▷序言(如图)
▷导论:https://shimo.im/docs/m8AZM9d0pailn1kb/
我希望从历史学和心理学术语的角度,把我从经验所抽象而出的思想与既有的知识联结起来,而不是列举许多个案来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我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我的论述需要某种历史的正当性,而是希望我能把自己身为精神医学专家的经验,从狭隘的专业领域带入比较普遍的知识脉络当中。如此一来,连受过高等教育的非心理学专业人士也可以在这种知识脉络里运用这些来自心理学专业领域的经验。如果我自己不确信这本书所呈现的心理学观点具有普遍的意义与应用性——所以,最好能在普遍的知识脉络里,而不是在原来的专业假设的形式里作处理——我其实不敢把这些心理学观点与既有的知识衔接在一起,因为人们会很容易误以为这是在侵犯其他的领域。
——「序言」
乍看之下,乔丹的这个观点似乎违背了我关于“冷漠型”和“热情型”分别符合我所谓的外倾型和内倾型的主张。不过,如果我们详加细察,就会发现情况绝非如此:沉思内倾的“热情型”大致上会尝试制服不顺从的情绪,以便能在现实里受到更多热情的影响,却不想符合生活的意识准则里的种种定向于客体的期待。“冷漠型”的外倾者会试着让自己到处吃得开,但也必然会经历到,本身主观的想法和情感会让他到处受到干扰和阻碍。他受到的心理的内在世界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当他周遭的人已经注意到他的追求带有什么个人的意图时,他自己却还浑然不觉。所以,一些自问必然会成为他的基本生存规则:“我到底要什么?我私下的意图是什么?”至于内倾者,虽然能察觉并构思自己的意图,但总是忽视了周遭的人已经清清楚楚察觉到的东西。换句话说,内倾者的意图其实是为强大的、既无目的也无对象的驱力而服务,而且高度地受到驱力的影响。对外倾者进行观察与判断的人倾向于认为,这种类型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思维就像是一层薄纱,无法完全遮掩本身冷酷的、精心设想的意图;试图理解内倾者的人往往会觉得,这种类型的人若要通过表面的理性来控制本身强烈的热情,其实是很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