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塞涅卡​

▷导读:shimo.im/docs/wV3VMpDJa7TL2jAy

在苏格拉底逝世后的一个世纪左右,也就是公元前4世纪末至3世纪初,西提乌姆的芝诺(Zeno of Citium)在雅典城邦创立了一个新的学派。最初,他的追随者们被称为“芝诺学派”(Zenonians),但由于芝诺经常在雅典公民广场西北角的“画廊”(Stoa Poikile)散步、讲学,他们后来就被称为“画廊处的人”(men from Stoa),学派也因此被称作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斯多亚派”或“廊下派”(Stoics)。

——「导读」

讨论幸福生活这件事时,你没必要像投票时那样说:“这边似乎占了多数。”这恰恰只能说明那边不够好。人间诸事可并非那么井然有序,多数人喜欢就是好的。相反,多数人的选择通常最糟糕。我们应当去寻找最佳方式,而非最常见的方式;能长久维持幸福的方法,而非乌合之众的方法,因为后者往往是真理最糟糕的阐述者。这里说的乌合之众,不光指厨房干活儿的仆人,也包括达官贵人。一个人的穿着代表不了什么,我不会只凭眼睛看到的去评价人,而是会选择更有效可靠的方式。灵魂是否高贵应当交由灵魂去判断。如果灵魂有工夫休憩,能够静下来喘口气,唉,那她将会面对怎样的自我折磨。一旦真实地面对本心,她定会说:“迄今为止所做的一切,我都希望它们从未发生;每当回想起说过的那些话,我都宁愿自己当初是哑巴;每当想到祈求过的一切,我都觉得它们更像是敌人的诅咒;而我所惧怕的——神啊,和贪恋的东西相比,它们反倒没什么负担!我与很多人结怨,又放下仇恨重归于好——同恶人尚且能维持友谊,和自己却从未达成和解。我曾绞尽脑汁想要脱颖而出,通过捐赠钱财引人注目,可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将自己暴露在恶意的刀剑下,让它知道该向哪里进攻。看到那些人了吗?他们吹捧你的口才、追随你的财富、努力讨你欢心、赞美你的权力,可他们却是你的敌人,即便现在不是,将来也一定会是。想知道有多少人嫉妒你,就看看有多少人崇拜你。既如此,何不去追求真正的善呢?那种内心能感知到,却不需对外炫耀的善?那些吸引眼球、让人们停下脚步带着艳羡指指点点的东西,说到底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

——《论幸福生活》

关注

他们还说,伊壁鸠鲁派哲学家狄奥多罗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割颈自刎的做法没有遵循伊壁鸠鲁的教导。有人将他的自杀视为疯狂,另一些人觉得他轻率鲁莽,但他自己却幸福安宁地见证了生命最后一刻。他对安度一生心怀感恩,还说了或许你永远都不爱听,最终却不得不面对的那句话:
我已活过,跑完了命运的旅途。
你们一会儿觉得这个活着不合适,一会儿觉得那个死了不合适,一听到某人因品德高尚成为了伟人,就会像小狗遇到陌生人那样汪汪乱叫。你们明白,他人的美德会在无形中映出你们的不足,世上没好人才更符合你们的利益。你们心怀嫉妒地拿他们的辉煌同自身的肮脏对比,却不明白这么做最后伤害的只有自己。如果追求美德的人都要被说成贪婪、好色、野心勃勃,那你这种连美德这个称呼都痛恨的人又算什么?你说,那些人根本做不到自己的主张,做不到知行合一,可这又怎么样呢?他们的话语英勇无畏、气势磅礴,能抵挡人类生活中的一切风暴。他们努力把自己从十字架上解放下来,你们倒好,一个个亲手将自己钉上十字架。接受惩罚时,他们最多只是被钉在一个十字架上,而那些自作自受的人,受众多欲望的束缚,却是被钉在无数十字架上。可就是这些人,在侮辱别人方面却不乏恶意和小聪明。他们有工夫这么做倒也不难想象,毕竟有些人虽然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总有时间朝围观者吐口水。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