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缺陷感和不安全感共同决定了个体存在的目标。让自己成为焦点、吸引父母注意的倾向从生命的最初阶段就表现出来了。在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自卑感的影响下,对认可的渴望发展自身的最初迹象,它的目的是实现一个目标,让个体看上去比他周围的人都要优秀。
社会感的程度和性质有助于决定这一支配的目标。如果不将个人支配的目标与其社会感进行比较,我们就无法评判任何个体,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他的目标是如此构建的,实现了它就可能带来一种优越感,或者提升人格,从而使生活看起来值得过下去。正是这个目标使我们的感觉有了价值,它连接并协调我们的情感,塑造我们的想象力,引导我们的创造力,决定我们应该记住和必须忘掉的事。我们能够意识到,感觉、情绪、情感和想象的价值都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我们心理活动的这些要素都受到对明确目标的追求的影响,我们的感知本身也因此产生偏见,而且可以说,这些要素都是被选择的,它们暗含着人格所追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