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能称得上是纯粹的巧合,那就是莉迪娅与罗伯特·伯杰的相遇。同她一起居住的朋友在俄罗斯餐馆打工,通过他们的关系,莉迪娅有时能得到一张音乐会的门票。有时她得不到赠送的门票,却非常想听这场音乐会,她就只能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点儿来买张站票。听场音乐会是她唯一的消遣方式,也是她唯一的奢侈花费。她主要喜欢俄罗斯音乐。听着俄罗斯的音乐,她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来到了这个从未亲眼目睹过的国家;但这又使她产生了肯定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思乡渴望。除了从父母口中,从伊芙吉尼娅与阿列克谢谈到以往生活的对话中,从她读到的小说中对俄罗斯有一知半解的了解外,这个国家对她而言基本上是完全陌生的。只有当她听着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佐诺夫的音乐,听着斯特拉文斯基活泼而辛辣的作品时,她对俄罗斯缥缈的印象才能日渐有血有肉起来。这些粗犷的旋律,节奏鲜明的曲调与欧洲的音乐有着某种截然不同的特性,使她忘掉了自我,忘掉了她凄惨的生活,使她完全沉浸在爱与欢乐之中,她的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脸颊。她用头脑想象不出来的,现在用身体感受到了。以往她头脑中的俄罗斯只是道听途说与狂热想象的产物,怪异而扭曲。她头脑中的克里姆林宫是镀金的圆顶和镶着红星的建筑,是红场和中国城,仿佛是一个童话故事中的场景;安德烈公爵和迷人的娜塔莎仍然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奔忙;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在与吉卜赛人狂欢一夜后,仍然在蒙斯特布瑞斯克大桥遇到了甜美的阿廖沙;商人罗戈驾驶着雪橇疾驰在雪原上,而纳斯塔霞·菲里波芙娜就坐在他的身边;契诃夫的故事就像被秋风卷起的枯叶一样四处飘荡。夏园和涅瓦大道只是两个奇异的名字,安娜·卡列尼娜仍然坐在她的马车中,渥伦斯基穿着笔挺的新军服正优雅地爬上喷泉运河旁的大房子,而卑劣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正在圣彼得堡的开桥上走着。在俄罗斯音乐蕴含的激情与乡愁中,屠格涅夫小说描述的情景回绕在脑际,她仿佛来到了俄罗斯,与他们一道在宽敞、简陋、散发着原木芬芳的农舍中彻夜交谈着;微光初现的黎明,在没有一丝风吹过的沼泽地,她与他们一道开枪猎杀野鸭;她与高尔基一道在破败的小村里狂饮,爱得疯狂,牺牲得壮烈;她仿佛见到了混浊的伏尔加河在流淌,仿佛见到了无边无际的高加索大草原,仿佛见到了迷人的克里米亚半岛。她心中充满着渴望,充满着对永远逝去的生活的惆怅和着对从未了解过的家园的思念。她是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的一个陌生人,但在那一刻她感到自己属于这个伟大而神秘的国家。虽然她的俄语结结巴巴,但她是俄罗斯人,她爱她的祖国;在那一刻她感到自己毕竟是找到了归属;在那一刻她感到理解了父亲——尽管有人事先警告过他,但即使是冒着死亡的危险,他也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