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十三世纪,当托马斯·阿奎那将“比例”作为美的三项原则之一时,他想说的就不只是数学关系了。在他看来,比例并不只是材料的正确放置,还应该是材料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人体符合人类的理想状态就是成比例的。道德标准也是如此——依据理性的法则,道德行为在比例恰当的言行中得以实现,所以我们也必须承认存在道德之美(或道德败坏)。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要与其用途相符才是美的。因此在他眼里,一把用水晶打造的锯是丑的。因为就算表面上看起来再漂亮,也不符合其实际用途。事物之间能够相互配合才是美的,比如石头之间相互支持、挤压,为建筑物提供了坚固的支撑。这才是智慧与智慧可以理解的事物之间正确的关系。总之,比例可以是解读宇宙自身统一的形而上的法则。
因此,托马斯·阿奎那时代的艺术对于比例的诠释并不全面。让我们的诠释活动变得困难的是艺术与哲学发展的不平衡,或是同一时期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发展的差异。如果研究一下文艺复兴时期将比例作为数学法则的论述,那么只有在建筑和透视法中,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才是令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