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人的肩膀上
▷美
▷丑
▷绝对与相对
▷美丽的火
▷看不见
▷悖论与警句
▷假话、谎言与捏造
▷论一些不完美的艺术形式
▷揭秘
▷阴谋
▷表现“神圣”

《绝对与相对》

《绝对的认识》1965年 勒内·马格里特 私人收藏

为了不让你们觉得无聊,我先展示一幅画。此画名叫《绝对的认识》,作者是勒内·马格里特。看完这幅画,我们就得开始严肃的讨论了,内容是“绝对与相对”。其实,对这两个概念的探讨及争论已经持续了两千五百多年。试问,人们用“绝对”这个词想说明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家应该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
我去寻找那些提及“绝对”的艺术家的作品(英俊的马格里特在哲学上透露给我的东西很少),这就是我发现的结果:《绝对之画》《追求绝对》《寻找绝对》《绝对的徒步者》,此外还有广告业界对这个词的思考,比如华伦天奴关于“绝对”的一些广告图,以及“绝对”肉馅和“绝对”伏特加。看来“绝对”卖得都不错。

关注

真理的“镜子理论”说真理是认知与存在的一致,就好像我们的头脑是一面镜子,如果它功能完好,没有扭曲也没有模糊,就会忠实地呈现出事物的原貌,托马斯·阿奎那便是这一理论的拥护者。列宁在一九〇九年出版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阿奎那不可能是列宁主义者,我们只能说列宁在哲学上是新托马斯主义者。无论如何,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说的只能是我们的认知所反映的东西,极度兴奋时除外。因此,我们所认为的“真”或“假”,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所下的结论。这不禁让人想到塔尔斯基的著名论断:“雪是白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在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当下,这个论断将变得越来越富争议性。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在下雨”是真的,当且仅当在下雨。
第一部分,也就是加引号的“在下雨”,是陈述句,只代表句子自身。而第二部分不加引号的在下雨是事物的真实状态,但这种状态仍然需要用文字来表述。因此,为了避免陷入语言学的怪圈,我们应该说:“在下雨”是真的,当“它存在”(此时我们只能用手指向落下的雨滴,而不是说话)。然而,在这个判断中我们尚可用手作为下雨的感官证据,假如换一个句子:“地球围着太阳转”,就很难靠感觉完成判断了(因为我们感觉到的很可能恰好相反)。
为了确定对事物的陈述与其状态相符,需要对“下雨”这个词进行诠释,并且下一个定义。从天上掉下来几滴水,那不一定是雨,可能是有人在阳台上浇花;雨得有一定的量,不然就成了露珠或者霜;雨得是连续不断的,不然,就成了掉在地上被迅速吸收的水滴……这个定义确立之后,最终需要通过经验来验证。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的感觉,伸出手来感受雨。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