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哲学百科全书会告诉我们,在认知领域存在相对主义。也就是说,对事物的认识受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从这个角度讲,连康德也是相对主义者,但他从未否认普世价值规律存在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他信仰上帝,尽管只是道德伦理上的上帝。
在另一本哲学百科全书中,相对主义的定义如下:在认知和行动领域,每个概念都没有绝对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任何绝对原则。有人认为,只有在特定的价值观念下,“恋童癖是不好的”这句话才为真,因为某些文化对恋童癖是持许可或宽容态度的。然而同样是这些人,也承认毕达哥拉斯定理放之四海皆准。
任何一个严肃的人都不会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贴上相对主义的标签。根据该理论,对真理的衡量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从古至今、放之四海皆是如此。
“相对主义”作为哲学信条出现,要追溯到十九世纪的实证主义。这种理论认为,我们无法认识“绝对”,它最多只能被理解成一条移动的边界,是科学研究不断靠近的目标。但所有的实证主义者都无法否认,进行科学研究是可以获知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