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人的肩膀上
▷美
▷丑
▷绝对与相对
▷美丽的火
▷看不见
▷悖论与警句
▷假话、谎言与捏造
▷论一些不完美的艺术形式
▷揭秘
▷阴谋
▷表现“神圣”

《绝对与相对》

《绝对的认识》1965年 勒内·马格里特 私人收藏

为了不让你们觉得无聊,我先展示一幅画。此画名叫《绝对的认识》,作者是勒内·马格里特。看完这幅画,我们就得开始严肃的讨论了,内容是“绝对与相对”。其实,对这两个概念的探讨及争论已经持续了两千五百多年。试问,人们用“绝对”这个词想说明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家应该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
我去寻找那些提及“绝对”的艺术家的作品(英俊的马格里特在哲学上透露给我的东西很少),这就是我发现的结果:《绝对之画》《追求绝对》《寻找绝对》《绝对的徒步者》,此外还有广告业界对这个词的思考,比如华伦天奴关于“绝对”的一些广告图,以及“绝对”肉馅和“绝对”伏特加。看来“绝对”卖得都不错。

关注

“不存在事实,只存在诠释”的观点并不为所有思想流派所接受。它们大多对尼采及其追随者提出了如下反驳:一,如果不存在事实,只存在诠释的话,那诠释的对象是什么呢?二,就算人们是在对诠释进行诠释,也应该存在一个初始的事物或事件,推动我们开始诠释。三,即使“存在”不能被定义,仍要弄清以隐喻的方式谈论存在的“我们”是谁;由此,“说出真理”的问题会从认识的客体变为认识的主体。上帝也许死了,尼采却没有。那我们通过什么证实尼采的存在呢?难道说他只是一个隐喻?如果真是这样,说出这个隐喻的又是谁呢?不仅如此,即便我们总是用隐喻来描述事实,为了做出隐喻,总得使用有字面意思的词语,用以指示我们通过经验认识的东西。比如,如果没有对“人腿”非隐喻的概念,不知道其形态、功能的话,我就不能把桌子的支撑物称作“桌腿”。四,当人们断言不再有主体间的验证标准时,他们忘了那是因为存在于我们之外的因素(尼采称之为“可怕的力量”)阻止我们表达、描述这样的标准,用隐喻也不行。他们还忘了,燃素理论是治不好炎症的,还得求助于抗生素,因此,不同医学理论之间还是有优劣之别的。
所以说,“绝对”可能并不存在,即便存在,也是不可想象、无法企及的。但存在一股“自然之力”,它要么被我们的诠释“驯服”,要么与之“针锋相对”。比如,在一面用错视法画成的墙上,我们会把假门当成真门,打算径直穿过去。但事实上,墙是穿不过去的,它将断然否定我们的诠释。
事物总是以某种方式存在和发展。证据不只是“人固有一死”,还有当我试图穿过一面墙,然后碰了一鼻子灰。死亡,连同那面墙是“绝对”唯一的形式,对此我们无法质疑。
当我们试图诠释那面显而易见的墙时,它拒绝了,就好像自己不存在似的。对“绝对”的捍护者来说,这面墙作为真理的标准也许过于朴素。但正如济慈所说,这就是你们所知道,和需要知道的一切。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