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https://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史记·游侠列传》将侠客分为:平民之侠(闾巷之侠、匹夫之侠、乡曲之侠等),以及豪暴侵凌孤弱的暴豪之侠。他在列传中对这些类型的侠客逐一做了点评:王侯之侠虽然高风亮节深受景仰,但很大程度是依靠自身的家世背景;暴豪之侠拉帮结派仗势欺人,更是为人所不齿。其中司马迁极力赞扬的反而是儒、墨二家排斥批评的平民游侠,认为他们虽时常违反法令,但行为符合道义,因此广受世人赞赏。司马迁甚至将游侠与儒学圣人作比较:“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对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矣”一事感到万分可惜。作为第一篇系统性地介绍、总结先秦游侠的生平及个性的史料,这篇文章对后世的侠客文学影响深远,后世侠客文学中的侠客类型基本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
《史记》将“王者亲属,借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的这群人归为“王侯之侠”。他们的行为举止确实担得起一个“义”字。可若是与侠客相比,王侯之侠所行的“侠义”似乎与游侠们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