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 唐代社会与咏侠诗的兴盛』

《论语》有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司马迁在少年时期便已走遍大半个中国,陶渊明也在诗中说明自己“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可见士人通过漫游来了解各地风情饱览山川面貌的习俗古已有之。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更是说明了古代文人对游历的重视程度。
诗人们热衷于通过游历名川增广见闻,徜徉田园风光与历史名胜之间时,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范围。汉代诗人在沉迷于名山大河的优美风光时,凭借自身想象,创作出游仙诗的题材;谢灵运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寄托的同时写下了大量关于游山玩水的诗作,开辟出山水诗的诗歌类别。
唐代文人延续了前人的漫游之风,在饱览壮丽山河美景的同时,亦开阔了个人的心胸,积累了写作素材,并且在广识天下好友、交流切磋时,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学习并完善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唐代政权的胡人背景以及对武艺的提倡,使得当时百姓几乎人人习武,强健体魄之余,也进一步形成了唐人豪迈奔放的民族性格。这一民族性格反过来又促使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呈现出有别于其他朝代的积极慷慨的风格。
唐前文人墨客喜好漫游,但社会经济以及交通便捷度不如唐朝,因此漫游的风气与唐代无法相比。正如袁行霈所说:“南朝的诗人足未涉内河,身未登泰山。而北朝的诗人,亦未能见到南方的奇山异水。”后世文人依旧雅好漫游,可惜缺少了唐人热衷骑射的好武之心,漫游滋生出的是文人式的闲情雅致。只有当漫游与好武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意义地促进咏侠诗大范围地出现。因此唐代是咏侠诗发展的最佳时代。

关注

经济的发展同样促进了交通的发达,在隋朝开通的通济渠、广通渠及江南运河等以洛阳为中心的人工水利管道的基础上,唐朝在垂拱年间又开通了新漕渠,用以贯通淮水流域的河流。天然河道与人工运河构成的水路网络,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武后时期,崔融上疏时曾描绘当时舟楫便利的情况:“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在陆路方面,唐代同样在前人基础上有了重大发展,当时与西域的商贸往来十分密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也颇为密集,除了国都长安,洛阳、扬州、泉州等城市也都成了当时国际都市之一。据严耕望的《唐代交通图考》中搜集的史料可以看出,唐代的陆路交通网亦是基本覆盖全国,即使是远离京城的滇黔地区也是道路畅通。《通典》中提到唐代交通及其配套设施的便利程度:“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的交通便利与社会安定程度。《资治通鉴》中亦记载:“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连之前甚为荒凉的陇外之地凉州也是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其他的大城市就更不必多说了。唐代的水陆交通及相关配套设施都十分完备,再加上唐王朝对馆驿关津的重视,当时人们单人匹马就可以走遍各地,不用担心饮食住宿的问题。这为唐代诗人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
除经济基础与社会设施之外,时间是出游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唐代有大量的法定节假日,政府沿用了南北朝的“旬休”——每十天休息一天。这样算来,官员们每年便有了约36天的假期。除此以外,唐代官员们还有一些“法定节假日”,传统的春节、端午、元宵等普天同庆的日子就不必说了,皇帝、皇子等的诞辰在当时也是全国性放假的依据。如此算来,唐人的法定假期有将近90天,占了一年的四分之一。此外,当遇到帝王下敕之时,百官不但无须入朝处理公事,甚至可以恣意宴游寻欢,好不惬意。而下敕之时,政府又会因应官员的官阶发放物资,任各追胜为乐。有了那么多的假期,还需要担心没有时间漫游吗?这也是唐代文人虽有很多人在朝为官,但仍有闲情逸致周游全国的原因之一。
有了经济、交通及时间方面的支持,唐人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出门游历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越州秋日宴山亭序》中说道:“是以东山可望,林泉生谢客之文;南国多才,江山助屈平之气。”可见唐代人认为游历山川有助于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纵观唐代历史,几乎所有诗人在年少时都曾漫游祖国山河,在欣赏壮丽山河的同时了解历史典故,这不但有助于诗人积累诗歌创作经验,而且有利于激发诗人的豪迈之情。

@blanc67
(抱歉,无意冒犯,仅针对叙述方式)
这段就是我小朋友提过的,非常样板的,拿“古代某朝代上层男性”来表达古人
很明显,文中的“唐朝人”指的其实是“唐代和平时期的知识分子男性”,仔细想来,其实非常少数人。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