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https://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与西域诸城同载史册的首推西域名马。中原人士对胡马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汉武帝时便有汗血宝马等名贵品种引入中国。汉武帝甚至写下诗篇《西极天马之歌》赞扬这些从西域远道而来的宝马。胡马在此展示出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澎湃气象。陈寅恪先生曾对此发表过见解:“中国马种不如胡马优良。……唐代之武功亦与胡地出生之马及汉地杂有胡种之马有密切关系,自无待言。”有了良马之后,骑兵队伍就能迅速发展壮大,而在冷兵器时代有了强大的骑兵队伍便能纵横天下,所向披靡。因此与汉朝同样尚武的唐代,自然也将名马奉为圣物。由天子到寒士,无不歌颂马的俊逸身姿,因此唐代同样有不少歌颂西域名马的诗赋流传至今。譬如唐代宰相张说便曾以“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的诗句赞扬海西送来的名马身姿非凡。
唐诗中提到“马”的诗歌不胜枚举,和前朝相比,“胡马”一词出现的频率尤为高,纵观《全唐诗》,直接提到“胡马”或“天马”二字的诗歌就有一百多首,可见西域名马在唐人心中的地位了。
游侠对宝马也情有独钟。游侠之所以称为游侠,正是因为他们的浪迹天涯、漂泊不定。若要游历天下,必须倚仗交通工具。在古代,人们用于出行的动物通常为马、驴和牛。驴的体形小,速度慢,较适合短途轻便的旅程。牛虽然能负重,耐力强,但速度方面有所欠缺,也不适合侠客们恣意飞扬的形象。潇洒不羁的游侠与奔驰如电的骏马可谓相得益彰,边塞游侠更需要骏马帮助自己建功立业。值得留意的是,边塞咏侠诗中出现的马匹常有特定的血统,以此提醒读者诗歌的内在环境与人物的特殊性。
首先,胡马作为西域的象征意象频频出现在唐代咏侠诗中。在袁瓘的《鸿门行》中,胡马是意气少年遥度朔野之后见到的事物;李白的《行行游且猎篇》也提到“胡马秋肥宜白草”。在这些诗歌当中,“胡马”是西域的代名词,是与中原迥然不同的风景,见到了胡马,等于来到了西域边塞。
其次,胡马在咏侠诗中,同样可以作为边塞游侠击败胡人之后的战利品。唐代边关战争的主要对象还是以西域地区等游牧民族为主。与他们作战的战利品自然同畜牧有关,其中唐人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西域的胡马了。胡马的品种优良,引进后不但可以直接用于战场,还能改良国内马匹的血统。杜甫的《后出塞》中,胡马是拔剑击大荒后的战利品;王维的《老将行》中,胡马是少年儿郎击败胡人时获得的坐骑。在这些诗歌中,胡马不仅是战利品,更是衬托边塞游侠骁勇善战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