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章 唐代咏侠诗的发展演变』

从三国曹植的《白马篇》开始,直到唐代,咏侠诗也已经有了四百余年的发展。南北朝的边塞咏侠诗在继承了曹植对侠义的理解之外,又拓阔了边塞景色与游侠内心世界等方面的书写。贵族阶层对游侠的崇拜与模仿,让咏侠诗中出现了新的游侠类型。这些因素在唐代的咏侠诗中都有所呈现。此外,南北朝偏好柔媚绮靡的诗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初唐的咏侠诗。唐代咏侠诗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因为对游侠形象理解认知发生变化,因而产生了较明显的特征变化。
此外,君主的文学审美追求也为唐代咏侠诗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唐太宗、唐玄宗本身便重视文学功用,而且自身对文学审美有自己的理解。《新唐书》记载:“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则燕、许擅其宗。”有了上层对雄浑诗风的喜好,文人诗风也开始出现变化。这便是初唐虽说台阁体诗风仍偏柔媚婉约,但也开始出现歌咏游侠等颇具气势的诗歌的原因了。

关注

唐人虽说尚侠好武,行事颇具侠风,但当时史料中对“侠”字的判断并未有本质的改变。“侠”在当时仍具有骄恣放纵甚至欺凌弱小的负面意涵。新旧《唐书》中记载,好任侠的皇室成员们“多侵暴市里,行旅苦之”,“夜潜出淫民家”,“骄纵逸游,动作失度”。然初唐咏侠诗在涉及贵族游侠时,在汉魏六朝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对这一游侠类别进行美化改造。
有参军经验的骆宾王,也曾用“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的诗句描绘从戎的侠客。这些描写看上去似乎与南朝的纨绔游侠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诗末却突然拔高诗歌立意:“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借对易水送别的否定,表达了侠客渴望成功的远大抱负,使诗歌一扫之前的纨绔气息。其他初唐诗人的咏侠诗作品亦有相似特色。“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是杨炯在仕途浮沉中的经验总结;“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是将纨绔子弟转变成与游侠相通相知、愿为国为知己征战沙场的边塞游侠形象;虞世南的《结客少年场行》中的少年们“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不仅保留了古游侠的“轻死生、重然诺”的特质、有魏晋边塞游侠的甘为国献身的情怀,更在六朝贵族咏侠诗的基础上将失度的暴行隐去,转化成喷薄而出的无尽生命力。
初唐各类游侠的优点被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唐代咏侠诗的独特风格。从初唐的游侠形象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们对游侠的审美:在强调激情的同时,也不忘道德的评价。游侠作为文人的审美寄托,外在行为的奔放美与豪奢装饰的物质美,进一步内聚成道德层面的精神美。这种放纵与理性的结合式游侠书写在盛唐更为常见。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