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https://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唐代游侠诗在继承忠义报恩的游侠精神的同时,也保留了游侠轻纵逍遥的气质,尤其是盛唐,经济、军事力量均达至巅峰状态,这时游侠诗中的放纵程度及数量也是唐代的最高峰。芮挺章笔下“衔恩”“任气”的少年游侠便是通过“轩骑青云际,笙歌绿水边。建章明月好,留醉伴风烟”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任侠气质。
到了盛唐,轻薄与报国才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有机地在同一首或同一系列的咏侠诗中融合起来。譬如王维的《少年行》四首、王昌龄的《少年行》二首、崔颢的《游侠篇》等,游侠们在“相逢意气为君饮”、“高阁歌声远”的同时,也能“纷纷射杀五单于”,“气高轻赴难”。跟南北朝至初唐时的游侠相比,盛唐咏侠诗中的游侠形象具有了更多元化的呈现。这时的游侠上战场时可以英勇杀敌,回到都市时同样也能自由享受生活,“轻薄”与“侠义”至此统一成整体。因有“侠行”的映衬,轻薄行为也不再负面,反倒成了游侠蓬勃生命激情的外在表现。这样的游侠形象是唐人在精神与世俗需求方面的综合呈现。
唐人的个人意志在尚武精神、繁华的经济环境以及对功名的追求、儒家思想的改造等条件的影响下,产生了有别于其他朝代的面貌。这时的游侠自我意识同样昂扬向上,但恣意行为的背后逐渐有了儒家道德的限制。在追求自我价值或是关注社会的时候,盛唐游侠们接受的已经是儒家的价值体系。在生活追求上,盛唐游侠还是保留了“任”的一面。轻薄与豪迈的结合让盛唐游侠形象更加立体地存留在诗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