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https://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胡汉通商,西域宝刀也逐渐进入汉人视野中。相传大食的宝刀精致锋利。杜甫曾盛赞大食宝刀:“白帝寒城驻锦袍,玄冬示我胡国刀。壮士短衣头虎毛,凭轩拔鞘天为高。翻风转日木怒号,冰翼雪澹伤哀猱。镌错碧罂鹈膏,铓锷已莹虚秋涛,鬼物撇捩辞坑壕。苍水使者扪赤绦。龙伯国人罢钓鳌,芮公回首颜色劳。”诗人用中国典故为大食宝刀营造“神器”的来历。西域宝刀的锋利与中华文化结合,以神兵的特别突出赵公的地位与威武。
出于喜爱,唐人不但将西域的宝刀作为自己的配饰,更将宝刀图案设计成日常装饰的一部分。李颀借《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一诗细致地说明屏风中的佩刀与众不同之处:铁鞘金环,锦带缚之;单看刀的外形描述似乎与一般武器无甚区别,然而这佩刀的磨刀石是阴山玉,洗刀水是独流泉。借世间罕有的宝玉和清泉突出宝刀的贵重与不俗。不需着墨于刀客,读者便可想象出一位英雄的形象。人们不禁会思考:使魍魉不敢上前的究竟是宝刀本身,还是刀客身上的凛冽气息?即便佩刀只是被画于屏风之上,但只是看上一眼便让人热血澎湃、“心在江湖上”,宝刀意象中的英勇气息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