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世阿弥“花风幽玄”的美学 https://shimo.im/docs/473QMyBwjmf7La3w/ 』
▷风姿花传
▷至花道
▷能作书
▷花镜
▷游乐习道风见
▷九位
▷拾玉得花
▷申乐谈议
世阿弥(1363—1443)是日本古典戏剧样式——“能乐”的集大成者,他在中晚年时期写给其艺术继承人的关于能乐创作、演出、观赏、传承等问题的一系列“秘传”(又称为“秘传书”),在东方传统戏剧理论史上独树一帜,自成系统,不仅具有戏剧理论的意义,也具有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的价值。世阿弥将普通名词“花”用作基本概念,以花的自然特性来论述能乐的美感特征,又以“风”及若干“风”字词组来描述能乐艺术种种复杂的动态变化,“花”与“风”一静一动,达成空间性与时间性的一横一纵,合称为“花风”。“花风”最完美的结合就是“花风幽玄”或“幽玄”。世阿弥用“幽玄”这个汉字概念来描述能乐作为“神乐”(申乐)的神圣性、艺术高深度与超现实之美。
——「译者序」
问:有一事很令人费解:在竞演中,有经验、有名望的老艺人却为初出茅庐的新手所败,此事不可思议。
答:这正是上述的三十岁之前的“一时之花”。在老演员渐渐失去“花”色而呈现出老朽之态时,就会被新奇之“花”战胜。对此,真正具有鉴赏力的人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胜负的判断就要看观众的鉴赏力如何了。
不过,在年龄虽过五十但“花”却未凋谢的演员面前,无论拥有多么鲜嫩的“花”,都不会取胜。演技很好的演员也会因“花”的凋谢而失败。无论是什么样的名木,不开“花”会招人注目吗?即便是普通的樱树,每当花朵绽开的时候,也会吸引人的目光。懂得这一比喻,自然能够理解为什么凭“一时之花”会在竞演中获胜的道理了。
重要的是要懂得,此道之中只有“花”才是“能”的生命。“花”已凋谢却浑然不觉,沉湎于已有的名声之中,是老演员常犯的大错误。有的演员虽然学会了很多曲目,却不懂得“花”为何物,那就无异于拥有很多草木,却开不出“花”来。
万千草木,花色各异,但同样都是给人以美感的“花”。有的演员即便掌握的曲目不多,但在某一方面的技艺之“花”无与伦比,也能够持久地保持他的名望。假如演员自认为尽得其“花”,却不用心琢磨如何使观众感受到美,那么他的“花”便如同偏僻乡野或深山沟壑中的野花山梅,世人不见其面,不闻其香,徒然开放而已。
同是名优,也有种种差别。即使造诣很高的高手、名人,若对“花”无深入的研究,又试图保持名优的名声,其“花”也不会持久。而对“花”有研究的高手,即使演艺不如从前,但“花”会持久存在。只要有“花”存在,就不失其情趣。所以,在真正拥有“花”的老演员面前,无论什么样的年轻演员,都是无法取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