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世阿弥“花风幽玄”的美学 https://shimo.im/docs/473QMyBwjmf7La3w/ 』
▷风姿花传
▷至花道
▷能作书
▷花镜
▷游乐习道风见
▷九位
▷拾玉得花
▷申乐谈议
世阿弥(1363—1443)是日本古典戏剧样式——“能乐”的集大成者,他在中晚年时期写给其艺术继承人的关于能乐创作、演出、观赏、传承等问题的一系列“秘传”(又称为“秘传书”),在东方传统戏剧理论史上独树一帜,自成系统,不仅具有戏剧理论的意义,也具有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的价值。世阿弥将普通名词“花”用作基本概念,以花的自然特性来论述能乐的美感特征,又以“风”及若干“风”字词组来描述能乐艺术种种复杂的动态变化,“花”与“风”一静一动,达成空间性与时间性的一横一纵,合称为“花风”。“花风”最完美的结合就是“花风幽玄”或“幽玄”。世阿弥用“幽玄”这个汉字概念来描述能乐作为“神乐”(申乐)的神圣性、艺术高深度与超现实之美。
——「译者序」
有一条秘传,就是所谓的艺能,其目的在于愉悦人心、感动上下、增福延寿。简而言之,一切的艺道最终都是为了使人增福添寿,特别是此艺能之道,重要的是通过刻苦学习修炼,达到艺术高峰,为天下人所承认,同时,也是为自身增福延年。
还有一事需要用心体味:观众层次高、眼光高,演员水平高、技艺强,两者相辅相成,则无问题。但情况往往是,愚昧无知之辈、穷乡僻壤远的俗人欣赏不了高雅的风体。对此应该怎么办呢?能乐这种艺术,只有使得众人爱敬,剧团才能兴旺发达。如果一味追求高雅,一般人难以理解,那就失去了更多观众。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始终不忘自己初学时期那种平易朴素的表演,根据时间、场合,使无知无识的观众也觉得确实好看,这样,演员观众都能受益得福。
想想这世态人情,无论是在达官贵人的大雅之堂,还是在山寺、乡间、边远之地及诸神社祭祀的场所,都不被观众嫌弃,只有这样的演员才应该说是“福寿达人”。换言之,无论什么样的高手,若不受众人爱敬,则无助于增福添寿。鉴于此,先父无论在多么偏远的乡间、山坳演出,都注意揣摩当地观众的心情,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我这样说,或许初学者会想:“我怎么能轻易达到那么高的要求呢?”这种畏难心理不可有。要将以上各条铭记心中,搞清其中道理,加上自己的判断,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认真切磋琢磨。
以上各条所述,不只是初学者,包括学有所成的高手也需要认真体会、加以掌握。在如今的演员中,有人得一技之长,偶尔成功,便自傲自满,沉湎于赞扬之声,如不明白如何获得众人爱敬,那也是徒有其名,无助于增福延年。这种人多了,很令人痛惜。演员即便学有所长,若无持续长进,也不成了气候。只有下苦功提高,才能既拥有“花”,也拥有“花种”。
不过,即使是被天下公认的名家,也会由于自身无法左右的因果时运而出现失误。即使这样,倘若在乡间或边远地方还有人气,其艺术生命就不会断绝。而只要艺术生命不断绝,就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顺带说明:以上讲述了增福延年的道理,但要注意不能因此而陷于世俗的盈利算计,如果为物欲所累,将会使此艺道荒废。追求技精艺湛,才是增福延年的根本。而将增福延年本身视为目的,则必导致艺道荒废。若艺道荒废,福寿就丧失殆尽了。要知道,唯须正直磊落,才能使一切福德皆备、美妙之“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