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平安时代,勃兴民族文化与进一步发扬唐文化相辅相成,日本产生了脱胎于汉字的民族文字——假名。在唐诗的影响下,日本传统文学与和歌也愈发兴隆,并出现假名书法,文学上出现物语、草子等民族样式。大和绘就是在文化的重大转折时期出现的民族绘画样式,以平安贵族的日常生活、自然风光为主要题材,因应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调,吻合日本人的审美趣味,线描优雅,设色浓艳,富有装饰性。平安时代的建筑无一保存至今,建于1053年(天喜元年)的京都平等院凤凰堂保存的《九品来迎图》的背景提示了当年屏风画的风采。神护寺的《山水屏风》虽然是镰仓时代的作品,但同是出自宫廷贵族宅第的屏风,因此从风格到品味均有延续性。日本绘画善于通过对季节感的表现来描绘自然景物,青绿的山形以及对花草树木的描绘呈现出特有的日本情趣,接近大和绘对自然环境的表现。
能够真正领略大和绘风采的当属保存至今的绘卷。绘卷出现于10世纪初的平安时代末期,分为宗教绘卷和非宗教绘卷两大类。非宗教绘卷以物语绘卷、花鸟绘卷和战记物语绘卷为主,最初是将故事或传说绘画化,与传统的和歌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