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景画开始逐渐从浮世绘的背景中独立出来。据1803年(享和三年)出版的《绘空事》记载,最早的浮世绘风景画出现于18世纪30年代左右(享保末年),但是作品已不存。保存至今的早期浮世绘风景画作于18世纪50年代(宝历年间)前后。
浮世绘风景画的真正发展始于“浮绘”,即以线描的方式模仿西方绘画追求空间深度表现的绘画的总称。对习惯了平面表现的日本人来说,画中景物在放射状线条的作用下,犹如漂浮起来一般。同时由于远处景物的凹陷效果,有时也被称为“凹绘”。当时浮绘的主题是歌舞伎剧场内部以及吉原的室内空间,即使表现室外空间也多以吉原与歌舞伎町的街道为对象,因此主要集中在对建筑物的表现上。它们多由直线构成因而在表现技法上相对容易,当时的江户画师们尚未掌握以不规则曲线、曲面构成的山水风景等复杂透视。
芝居狂言舞台颜见世大浮绘
奥村政信
大倍版红绘
1745年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