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五章 风景花鸟画】

江户时代后期,平民旅行热不断升温,由此催生了大量以“名所”和“街道”为主题的浮世绘系列。日语的“名所”即“景点”或“名胜”,“街道”即道路,名所绘和街道绘就是表现各地名胜和江户通往外地主要道路沿途风景的绘画。19世纪30年代(天保年间)是浮世绘风景画的成熟期,也恰是日本民间旅行热潮兴起之际,富裕起来的江户平民拥有较大的国内旅行自由。得益于幕府推行的“参勤交代”制度,各地道路交通和沿途食宿设施日趋完善,18世纪之后,从偏远的山坳到汪洋中的孤岛,都有道路或舟船连接。因此,当美人画和歌舞伎画日渐没落之际,风景画成为浮世绘这个多彩的平民艺术的最后一场嘉年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来自西方和中国的艺术也对浮世绘风景画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关注

画本虫撰
喜多川歌麿
彩色拓绘狂歌本 二册
27.1厘米×18.4厘米
1788年
大英博物馆藏

潮汐的礼物
喜多川歌麿
彩色拓绘狂歌本 一帖
27厘米×18.9厘米
1789年
大英博物馆藏

《画本虫撰》刊行于1788年(天明八年)正月,作为插图的喜多川歌麿版画的魅力已经超过了狂歌本身,以花草与昆虫为表现主体的手法,可以从俳句绘本画师胜间龙水刊行于1762年(宝历十二年)的绘本《山之幸》和1765年(明和二年)的绘本《海之幸》寻找到渊源;画面构成既有浓重的中国宋元草虫图的品格,精致的写实手法与温存的情感表达又与传统的大和绘一脉相承。
《潮汐的礼物》除了首尾两幅以序幕和结局的形式出现人物之外,其余34幅均以各种贝类海草为主体,与36首狂歌一一对应。图文并茂的狂歌绘本令广大狂歌爱好者兴奋不已,“以集艳丽与高贵为一体的歌麿精美绘画为背景、汇集当世代表性狂歌师三十六首狂歌的超豪华构成,令人联想到凝聚完美装饰的中世纪贵族们的和歌集。对于喜好将古典形式赋予各种现代风格的游戏的天明年间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礼物”。只是在画面构成上还不太成熟,书画间的相互关系尚待改进。

百千鸟狂歌合
喜多川歌麿
彩色拓绘狂歌本 二帖
25.5厘米×18.9厘米
约1790年
大英博物馆藏

《百千鸟狂歌合》系列是以鸟为咏题的狂歌绘本,色彩华丽,描绘了各种鸟类的不同姿态,线描与复杂的颜色之间的配合巧妙地表现出鸟的羽毛的质感。这种极尽细微的写实描写在当时并不常见,尤其在浮世绘版画里显得相当精彩。全册由15幅画组成,每一幅画上有两种鸟,“歌合”是狂歌师分成左右两组对阵,吟诵狂歌并评出优胜的游戏和文艺评讲会。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