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小林清亲出身于武士之家,研习画业起步很晚。1868年(庆应四年)他曾随将军家迁往外地,直至1874年(明治七年)才返回东京,开始以绘画为生。1876年(明治九年)初次发表系列版画《东京名所图》,其中的《东京银座街日报社》《东京新大桥雨中图》等画面吸收了西方绘画对光的表现,并借鉴石版和铜版画技法,用以表现东京的近代城市风貌,微妙的光感使传统版画有了新的样式。他的手法被称为“光线画”,作品风靡一时。曾有“浮世绘的历史随着小林清亲的去世而告闭幕”的说法,其实小林清亲并非正宗的浮世绘师出身,而是靠自学成名。据说他曾向当时在横滨的英国画家查尔斯·沃克曼学习过油画,虽然无法证实,但从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光影效果不难看出他对西画有相当研究。小林清亲的光线画问世之际,正是印象派在巴黎举行第二次展览之时。他的画面的最大特征也表现出对轮廓线的放弃,通过明暗变化来塑造形体。不仅在题材上与当时的“开化绘”相呼应,而且通过技法的创新,传达出更为丰富的意趣。以新技法描绘的东京各处“名所”,洋溢着对往昔江户时光的无限怀想之情。
东京名所图 东京新大桥雨中图
小林清亲
大版锦绘
35厘米×23.9厘米
1876年
山口县立萩美术馆 浦上纪念馆藏
东京名所图 第一回内国劝业博览会瓦斯馆之图
小林清亲
大版锦绘
37.1厘米×24.9厘米
1877年
千叶市美术馆藏
两国花火之图
小林清亲
大版锦绘
36.8厘米×24.4厘米
1880年
东京都立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