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此外,还有以云母粉代替容易变色的银粉,价格昂贵的金银粉在天保改革之后被禁止。颜料的价格当属蓝最贵,从露草中提取蓝色虽然相对便宜,但容易褪色。1829年(文政十二年)从海外进口了化学染料维尔林蓝,葛饰北斋在系列版画《富岳三十六景》中首次试用成功,此后开始流行以蓝色为主调的“蓝拓绘”。
明治时代之后,逐渐开始推广使用廉价的化学染料,主要有盐基性的木拉克(紫色)、若丹明(桃色)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取代高价的植物性染料红色的酸性洋红被广泛使用,成为明治浮世绘的象征性色彩,也被称为“明治红”。传统的植物性颜料具有色调细腻、耐湿气等优点,缺点是较易褪色;矿物质颜料和化学性染料的优点在于色彩鲜艳、稳定,历经百余年至今仍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