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现在云计算厂商搞什么 Tenant & Broker 概念,我就想说去你妈逼的吧!

什么时候国内公共厕所能不再有人吸烟,马路上汽车不再疯狂鸣笛了,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才算上来。这还真不一定会实现,毕竟几千年下来素质都这样,怎么能期望未来能有改善。

使用 GitHub Copilot 的最佳实践:新项目从零起步,渐进式开发。现有项目重构或重写,一次性到位。

onedoc.xyz/s/-kdwKTZ8u

上海纽约大学,这个学校挺有意思的。算是中美教育结合的产物。

AI 目前还在高速发展,背后的隐私问题被掩盖。目前使用 AI 尽量不要输入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住址、银行卡信息等,因为有些厂商会公开发布 prompts 信息。尤其是一些中转站,或者三方提供免费模型的。记住:AI 可以干活,但不能信任他们,他们可能会出卖你。

OpenRouter 就明确告诉用户” Some providers of free models may publish your prompts and completions to public datasets for research purposes.”

GPT-5-high 用来分解需求、生成多阶段的 prompts 时候非常给力。那种惜字如金的精炼特质非常适合这种场景。Sonnet 接管了接下来的代码生成任务,简直完美。Gemini 适合在方案尚未定型时候,整理需求理清思路。

现在使用 AI Coding Agent 编程,最大的挑战竟然是:【不要在等待代码生成途中刷短视频】。一贯沉浸式编程被 AI 的思考时间分裂成了碎片化的阶段,真的会忍不住在提交一个 Prompt 后刷一下视频放松放松。就好像本来是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忽然开始了一段一段的 10 米冲刺,大脑还没进入状态,就忽然又停了下来。反反复复,完全没有那种沉浸的心流状态。

显示全部对话

我是有些庆幸自己在大 AI 时代之前学会了一门编程语言,并且有一些纯粹的“手敲字符”的编程体验。这在今天看来已经属于【古法编程】范畴,没人会再有心情从零开始学习一门语言了,更不会完全用手敲键盘的方式去写代码了。AI 在编程领域的革新是巨大的,完全推翻、替代了之前的编码方式,就好像汽车出现之后,马车就彻底消失了。古法编程以后也注定会消失,成为非常小众的存在。

不同工作流会导致体验和效率差距很大,代码质量也会有差。如果感到了某一刻在跟模型“对抗”,意味着工作流可能遇到问题。遇到问题时候,如果无法切换模型,那就说明工作流还是不够完善。如果遇到了所有主流强力模型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感觉得检查一下 prompt 是否精确,给出的上下文是否周全。

显示全部对话

vibe coding 最重要的就是工作流,而工作流目前还没有形成最佳实践,并且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特点,可以在不同类型的 prompt 组合混用。使用的工具也有区别,比如 cli 还是编辑器,又或是 coding agent,都会形成不同的工作流。

显示更早内容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