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评论)【法】

我们渴望发现一尊神,碰到的却是一个人:患病,贫穷,不停辛劳,奇特地不具备他强力指责法国人的那种假优点:口才。论及这样一本不加修饰的书,我将尽量让自己排除一切不诚实的想法。如果有人希望从中找到艺术性、文学性或什么风趣的玩意儿,那我马上奉劝他最好放弃阅读这部书信集。

——〔从陀氏书信论陀思妥耶夫斯基​〕

@reading

此话写于一八六一年,是他当时对目的之含义所做的理解。诚然,他身陷囹圄,痛苦难熬,在西伯利亚坐牢四年,苦役六年,吃尽苦头。然而一旦重获自由,他便意识到真正的目的,真正希望的自由,是更为深刻的东西,跟从监狱释放不相干。一八七七年他写下的妙语,我很乐意拿来与刚才引述的话相比较:

“不应该为任何目的糟蹋自己的生命。”(《书信集》第四四九页)

因此,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我们有一个高超而隐秘的生活依据,常常对我们本人也是隐秘的,截然不同于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对其生活所规定的外表目的。

——〔在老鸽舍剧院的系列演讲〕

关注

我本想给各位解释何以见得“怀着高尚之情感做出蹩脚之文学”和“没有魔鬼的协作,就没有艺术可言”。这在我看来是不言而喻的,但你们可能觉得离谱,因此需要加以解释。顺便说一句,我非常讨厌逆理悖论,从不追求一鸣惊人,但若没有颇为新鲜的东西可讲,我决不会硬来到大家面前发议论的。新鲜的东西总是显得出格的。为了帮助大家接受这条真理,我不揣冒昧,建议大家注意两个人物,其一是圣方济各,其二是安吉利科。后者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只因其艺术,尽管多么纯洁无邪,毕竟是艺术,必定允许魔鬼协作。我举人类艺术史上无疑最纯正的人物作为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没有魔鬼的参与就没有艺术作品。圣者,不是安吉利科,而是方济各。圣人中没有艺术家,艺术家中也没有圣人。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