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传【德】彼得-安德列·阿尔特
弗兰茨·卡夫卡的现实是一个广阔的想象力的空间。“我头脑中的一个广阔无垠的天地”,1913年6月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这句话。卡夫卡的现实生活少有例外地发生在波希米亚省城布拉格一带地区,而虚幻帝国的经验却是无限的和无边无际的。赋予他的文学创作以灵感的,只有一小部分来自这一外部现实的各个地区。他的幻想世界奇怪地似乎没有受到风云变幻的近代历史的触动。20世纪初决定欧洲命运的各个重大事件对卡夫卡的生活看来没起什么作用——他的书信和日记均未对它们给予较大的重视。
——〔前言〕
在世纪之交,布拉格吸引闲逛者去历险,去观察,去消失,去忘却。旧城的小巷诱使人进入一个个迷宫,这是市民惯于怀着一种喜悦和恐惧交加的感觉走进去的迷宫。在几乎没有什么灯光照明的、其弯弯曲曲的走向使外地人迅速迷失方向的昏暗街道中人们可以找到带来祸害的赌窟、肮脏的酒店和妓院。狭窄的通道使人可以一瞥阴暗的后院并让人看到一种几乎带中世纪色彩的手工业活动(在涉及巴黎时本雅明曾谈到幽暗过道的“仙女洞”)。路灯往往安装得与二楼的窗户一般高并且只投射出微弱的光,而在门厅中则亮着油灯。保尔·莱平将这座约瑟夫城市描写为“歪斜、阴暗的角落,什么风也吹不走它的腐烂物质和湿漉漉砖石墙的气味,夏天从打开的房门里散发出一股有毒的气息”。1885年3月底,布拉格市政府公共卫生委员会决定拆除老犹太人区,那里的下水道系统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卫生观念并产生出那种“可怕的恶臭”,马克斯·布罗德在他的长篇小说《蒂尚·布拉的通神之路》(1915)中称这种臭味是这座巴洛克城市的标志。然而老犹太人居住区那总共128幢房屋的卫生维护工程——在多次抗议后——1895年才启动并耗费了整整10年的时间。世纪之交,在新的布拉格中心展示其现代风格之时,时间在这座约瑟夫城市里似乎停住了。小说家们如维克托·哈德维格尔、古斯塔夫·迈林克、保尔·莱平、莱奥·佩鲁茨和弗兰茨·韦弗尔都曾通过文学创作再现了1900年后的这个居住区,这个已经可以当博物馆的居住区。旧城面貌加速改造的特有的人造性质在具有浪漫色彩的外貌后面掩盖住了一座似乎早已变成童话剧院的老城的舞台布景性质。自1896年起便居无定所游历欧洲的里尔克也曾在他的早期散文作品《一生》(1898)、《两则布拉格故事》(1899)中将他出生的城市蒙上一层昏暗的光,它那病态的不自然的特性有时陷于矫揉造作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