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随笔集〕【美】约翰·厄普代克
▷鸣谢
“一幅市井画”“小小的闪电”“苹果的分量”“书房”“前行”“高估的案例”和“圣桑之手”均首次发表于美国版《现实》。“美国的孩子”和“蓝色长方形”本是美国版《现实》1981年春停刊前不久为该刊撰写,但最后发表于《艺术与古董》。“窗口强烈的阳光”“艺术值这个价吗?”“缺憾”“被大肆炒作的黑尔佳”和“无奈的蝴蝶”是我为各画展撰写的评论,均发表于《新共和》。“维米尔的一幅室外画”首次发表于《旅行与休闲》;“俏皮的莫奈”首次发表于《名利场》;“菲尔德靓丽的乡里乡亲”和“现代艺术博物馆感怀”首次发表于《艺术与古董》;“抑郁缠身的艺术家”首次发表于《纽约客》;“一幅让我挂怀的作品”作为“时代博物馆的一百幅作品”首篇,被翻译成德文,首次发表于德国《时代杂志》。“画中的孩子”是为《纽约时报》图书评论专栏撰写的苏珊·E. 迈耶《童书插画大师专辑》书评。“作家与画家”是为卡特勒恩·G. 耶特主编的《双重天赋:作为视觉艺术家的作家》撰写的导言。发表在《现实》中的几篇随笔,以及“维米尔的一幅室外画”和“窗口强烈的阳光”,曾于1985年以《印象》为题由洛杉矶西尔维斯特与奥法诺斯出版社结集限量出版。在获取复印许可过程中,承蒙陶拉·波雷加拉特斯、凯西·楚克尔曼、爱德华·道格拉斯等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卡尔·H. 克莱因慷慨相助,提供其舅父拉尔夫·巴顿的有关信息。
与勃纳尔的《早餐厅》相比,格里斯的《早餐》虽然少了些阳光晨景,但细细品味却更像早餐:一杯棕色咖啡和厚厚的白色瓷器,边上有一个邮包和一份报纸,早餐虽然有些寒酸,却暖人心扉。泛黄的“杂志”碎片,巧妙地将艺术家的名字嵌在标题之中。令我着迷的是,就像马蒂斯《钢琴课》中扯下来的那块绿一样,“杂志”碎片在告诉观赏者时间的化学效果,碎片的颜色正从桌布的白色向桌子的棕色木纹逐渐过渡。桌子上,大胆而又不失严肃地放了一张模仿木纹的商业票据,让我为之心动。在这座高雅艺术的殿堂里,让我回想起童年时代在磨砺艺术技巧过程中那种故弄玄虚的做派。这幅蜡笔拼贴画完美的平衡和清晰,加之画框上标注了格里斯的生卒年月(1887—1927)以说明艺术家的英年早逝,彰显出我孜孜以求的信仰意味。在欢乐和勤奋的氛围中,我们日常生活的碎片会重新组合成一种信仰:这就是我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发现的东西,其他人可能会发现截然不同的——黑暗的、狂野的——东西。我一般是在下午,一天的案头工作结束后,一路向南回到西十三街的公寓之前,去现代艺术博物馆参观一个小时左右。欢乐、勤奋和自由,摆脱视野和题材等老调束缚的自由,以全新的方式拥抱和纪念这个世界的自由,浸染在光明之中无畏的自由,这就是我每次去参观的收获。在我满满当当的袋子里,我收获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勇气。我现在已经是一名艺术家,一个给这座到处弥漫着灰色尘埃的绝望都市带来光明、秩序和色彩的使者,一个歌颂生活的歌手。
图注 胡安·格里斯《早餐》,1914 裱糊纸、蜡笔、布面油画,31⅞×23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通过利利·P. 布利斯遗赠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