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三十六计》以《易经》为依据,一共三十六计,引用《易经》二十七处,涉及六十四卦中的二十二卦,根据其中的阴阳变化,推演出一套适用于兵法中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转换变化。」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计名由来
假道伐虢,假道,即借路,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灭虢。”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国和虢国。这两个国家关系不错,晋如果袭击虢国,虞国必会出兵相助,反之亦然。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计说,要攻占他们,就必须离间他们,让他们互不支持。虞国国君贪得无厌,我们就投其所好,把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两件宝物送给他,让他暂时保管,等灭了虞国后再收回来。虞国国君见了宝物,自然乐不可支。
晋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借口伐虢,同时要求虞国借道给晋。虞国大臣宫之奇劝说虞公,虞虢两国,唇亡齿寒。但虞国国君说,交一个贫弱的朋友却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傻呢!
晋通过虞国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分部分财产给虞国,虞国国君大喜过望。晋国暂时把军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几天后,晋献公约虞国国君前去打猎,不一会儿,虞国京城起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京城。这样,晋轻而易举灭了虞国。
▷▷刘邦封赏释嫌
楚汉相争,项亡刘胜,西汉政权就此建立。在统一了中国后,刘邦大封功臣,最初,得到封赏的只有张良、萧何、曹参等二十多人。此时,刘邦志得意满,却不能看到他的那些“猛士”们正在日夜争功,各怀心腹事,已经没有心思为他安守四方而效力了。
一天,刘邦与张良到洛阳南宫去,途中发现许多将领三五成群地坐在路旁的沙滩上窃窃私语。刘邦疑惑地问张良:“这些人在谈什么?”张良早已得知,由于封赏之事已在众将中激起不满之情,见刘邦问他,便乘机指出这一潜在的危机,说:“陛下有所不知,这些人是在谋反!”刘邦大吃一惊,忙说:“天下已经安定,他们为什么还要谋反?”张良说:“陛下,您出身布衣,依靠的是这些将领东征西战才取得了天下。如今,被您加封的功臣仅有萧何、曹参等一班故人;而所诛杀的,都是您平生切齿痛恨的人。眼下这些将领既怕得不到封赏,又怕将来被您杀掉,所以聚在一起谋划造反。”
刘邦闻言非常忧虑,只好向张良问计说:“你看这件事该如何处理为妥?”张良想了想,反问刘邦道:“陛下平素最憎恶,而且为群臣皆知的人是谁呢?”刘邦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雍齿!这个人一向对我不满,多次在大庭广众面前窘辱我,我早就想杀掉他;但也考虑到他在军中的影响,以及他作战勇敢,功劳很大,我才留他几日。”张良笑道:“好!陛下赶快宣布,先封雍齿。”然后进一步解释说:“群臣见雍齿尚能封侯,人心自会安定。”刘邦恍然大悟,立即依计而行。
第二天,刘邦大摆酒宴,将全体将领请来喝酒。酒过三巡后,刘邦郑重宣布封赏众人。当刘邦宣布第一个被封侯的人竟是雍齿时,一下在群臣中引起了很大震动,不仅出乎雍齿意料,也出乎众将意料。紧接着,刘邦依次论功行赏。“雍齿是皇上最不满意的人,他还被封了侯,我们还有什么不满的呢?”众将非常高兴,情绪一下都安定了下来。此后,全国局面稳定,西汉政权因此而得到了巩固。
张良设计,封赏仇人,使众人疑惑、不满自消,从而稳定了大局,在当时情势下,的确不失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