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而世人总将本为一体之万物分为可与不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这可与不可之分,到底缘何而来?其实,这是人们的惯性思考与价值偏见。正如俗话所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原野之中原本空无一物,人走得多了,自然就走出一条路来。同样,原本无名之物,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才接二连三地被冠以不同名称。
而人们究竟是以什么为根据断定某一事物为“然”,另一事物为“不然”?只是凭借世间的常识与习惯罢了。那些世间普遍以其为然之事,他们便当作然;那些世间以其为不然之事,他们便当作不然。因此,他们做出的判断,全然称不上是绝对(正确)。所谓绝对的立足点,即是指那万物即一马、天地为一指的至极的“一”的世界。站在这绝对的角度看来,无可无不可,无然无不然,万物皆可皆不可,皆然皆不然。所有的“然”皆被当作“然”来看待,而本该是“然”之否定的“不然”,则会经历再一次否定,以“无物不然”的形式被予以肯定。“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这肯定一切的伟大世界便是道枢的世界,即实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