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石头变得温暖,在静止中注入活力,在庄重中注满情感:这就是真正的鲁本斯气质。但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彼得·保罗身上,还体现在他的哥哥菲利普的身上。1601年的年末,菲利普也来到了意大利。这对兄弟之间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两人的感情既因本能而十分坚固,又由于共守着家族过去不光彩的秘密——严肃、背负罪孽的父亲,热忱而耐心的母亲——而变得更为深厚。尽管两人都有着精心培养的文雅和修养,但他们并不忌讳表达强烈的感受。“我不怕和你说,弟弟,”菲利普写信给彼得·保罗说,“那些依旧相信可以完全不带情绪保持人类性情的人,只不过是在用疯癫和愚蠢的方式胡说八道,他们展现的不过是无情和冷漠。要抛弃那些冷漠,因为它会让人变得不是人,而是成为一块铁、一块石头,一块比神话中沾满泪水的尼俄伯(Niobe)之石还要硬的石头。”那么,他俩最为之倾注热情的是什么呢?恰恰就是彼此。菲利普在1602年7月又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在我心中,兄弟之爱胜过一切。”尽管这份兄弟之爱装饰着自我放纵的诗意花环,但却毫无疑问是充满激情的。彼得·保罗·鲁本斯与奥托·凡·维恩一起工作时,一直和菲利普分隔两地。一开始,菲利普在布鲁塞尔担任里夏多的秘书,随后他又去了勒芬大学,拜在于斯特斯·利普修斯(Justus Lipsius)门下学习。1601年5月,彼得·保罗在曼托瓦,正准备前往罗马。菲利普用一种炽热的语调给彼得·保罗写了一封信,现代人听了或许会觉得更像是写给情妇的:
图注:鲁本斯,《菲利普·鲁本斯肖像》,约1610至1611年。木板油画,68.5厘米×53.5厘米。底特律,底特律艺术学院
现在我们天各一方,但伴你左右之念越来越强。我不知道是什么不幸的思绪,让我们总去追求那些求之不得的事物,比起那些我们能够得到的事物,更想得到这些求之不得之物。今日,我感情喷涌,我的心奔向你,越过国界,高高飞越山峰之上,带着饱满的柔情,拜访我爱的人。
到了1601年的年底,使兄弟俩痛苦相隔的距离突然消失了,因为在过了这么长时间之后,菲利普终于能够实现拜访意大利的愿望。他在勒芬大学跟着利普修斯学了四年,他不仅是课堂上的一员,还是这位智者最爱的学生和奇才。他和其他被挑选出来的才子一起住在老师家里,组成了一个学者之家(contubernium)。在帮助老师准备塞涅卡和塔西佗作品选集的过程中,菲利普和他的朋友们想必坚定了有朝一日要去罗马的决心。他们想在每一块坍塌的石头、每一根残破的柱子都见证过斯多葛学派清醒的悲观主义的地方,钻研该学派的教诲。尽管这趟旅行危险重重,但是利普修斯相信,这是年轻人获取审慎和独立这两种必要品质的真正方法。菲利普对利普修斯灌输给他的有关《奥德赛》的种种典故深有感触,他给这位哲学家写了一封更像是安慰一位焦躁的父亲的信,信上是他用拉丁文诗体写就的“平安抵达之感恩献歌”,意在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感谢老师指导他越过危险的海洋,并指引着他朝“古代意大利的荣耀”靠近。
卡斯帕·西奥皮乌斯(Caspar Scioppius)是一名前新教徒,现在负责管理梵蒂冈的印刷出版界。他怀着炽热的改宗热情,无疑没有辜负教皇的期望,一刻不停地警告当局注意本国人当中信仰不坚定的可疑分子,并对违背信仰的人发表激烈的谴责言论。他一度企图说服菲利普·鲁本斯成为西班牙国王的臣民!教皇手下有一位叫作约翰内斯·费伯(Johannes Faber)的植物学家兼园丁,负责打理他的药草园,这个人有着宽宏大量且不拘一格的性格,他对教会的效忠并没有妨碍他与伽利略结下友谊。费伯在许多方面都非常杰出,他是扬·鲁本斯的母校罗马智慧学院的植物学教授,在万神殿附近的自家房子里设有一处自然历史博物馆。此外,他还写过许多论述龙、蛇(尤其是毒蛇)以及罗马知名鹦鹉的书籍。其中就包含这么一则故事:一个商人养了一只鹦鹉,为了最大限度地检验它的模仿能力,他竟然教这只鹦鹉用佛兰芒语唱歌。类似这样的人自由自在地出入罗马教廷,与主教和枢机主教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为他们管理图书馆,就古董宝石和浮雕宝石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辨认半身像,为耶稣会士和奥拉托利会会友推荐可以为他们的教堂和礼拜堂创作作品的艺术家。
鲁本斯为人随和,勤勉善学,人际关系也无可挑剔,毫不费力地融入了这个上流交际圈的中心。费伯博士不仅把他当成一位画家,还把他当作像他哥哥一样的学者,“一位对古董青铜器和大理石作品有见识的业余学者”。尽管他来自安特卫普这一点或许不利于他待在佛罗伦萨,因为那里的佛兰德画家依旧被贬称为手艺工。但在罗马,这一背景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一种优势。他家乡的出版社,尤其是他童年伙伴巴尔塔萨·莫雷图斯(Balthasar Moretus)开办的出版社,已经出版了许多展现罗马古董和早期教会历史的画册。枢机主教希望这些画册能够重新点燃人们对教会的热情。此外,阿尔伯特大公在罗马被当成是开明虔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