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风味》张西昌

《山家风味》是一本陕南美食指南,也是一部陕南地区的生活史和文化志。(序)

关注

夏秋季节是制作渣辣子的好时候,稻子收获前后,山乡地区的农妇们趁着日子里的空闲,开始为家人们制作渣辣子。制作工艺也不复杂,主要是将两种原料——辣椒和玉米面(有些地方用糯米粉)相拌即可。新鲜的辣椒洗净沥干,然后切丁,再用双刀剁碎,待用。玉米面有颗粒感最佳,无须淀粉。自从有了机械粉碎机,这个环节便简单了很多,不像以前,玉米粒得先放到石碾上,碾成粗的颗粒,然后再用石磨将之磨成粉。玉米面不仅是中和辣椒素的合适媒介,也是增加口感的理想食材。通常的比例是玉米面占六,辣椒占四。接下来,需加入食盐、花椒粉等味料,然后拌匀,其湿度要以松散不粘手为宜。渣辣子是盐菜的一种,接下来的环节是封坛,要把美好的味道托付给温度和时光。坛子是那种低温釉的粗陶罐,这种材质才能留给渣辣子呼吸的自由。装入渣辣子时,要边装边压,使其紧实,装完后用苞谷皮或者布块盖住,然后再用竹条或者树枝压在菜的表面至坛口。接下来的环节很关键:用小盆盛冷水,把坛子颠倒过来,口朝下,使罐口淹没在水中。
渣辣子被封在坛内,几乎与外界隔绝,仅能靠着坛壁的微弱透气,与大自然“对话”。至少一周后,渣辣子会散发出一股酸酸的味道来,这时候,渣辣子便有了进入饭食的资格。不,恰当地说,它会迅速成为百姓饭食中的宠儿。
渣辣子的“菜缘”很好,譬如渣辣子炒腊肉、渣辣子炒肥肠、渣辣子炒鱼片、渣辣子炒茄子、渣辣子炒鸡蛋、渣辣子蒸排骨等。总之,似乎就没有渣辣子拿不下来的菜肴,只要它出马,都会撩得饭食们兴奋不已。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