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澳】凯兰·达文波特
▷本书结构(如图)
本书是一部关于罗马世界骑士等级的制度史和社会史。它描绘了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5世纪形形色色的骑士(equites)的历史。我们从王政时代的骑士贵族和共和早期的骑兵说起,是因为罗马人把这些武士视作后来的骑士等级的祖先。直到公元前2世纪末,这个等级本身才成为罗马国家(res publica)内部的一个不同于元老和平民的按地位构成的群体。在共和时代,骑士等级的成员包括包税人、商人、陪审员和军官。罗马骑士有区分自己身份的标志(比如金指环和镶窄边的短袍),带有宗教和政治涵义的仪式,以及在剧场中坐在前排等特权。在帝制下,骑士等级官员包括总督、财政管理人员和其他官员,奥古斯都及其继承者们让他们和元老一起在国家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帝国时代中,骑士等级被进一步细分,其中地位更高的那些只有通过在军队服役或行政系统任职才能获得。罗马国家授予的头衔和荣誉的激增意味着到了公元4世纪中期,罗马骑士(eques Romanus)身份已经变成这些帝国特权中最不起眼的,尽管它仍然保持着内在的价值,提供了凌驾于普通公民之上的豁免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被称为骑士的特权公民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构成了罗马国家的一个基本的社会-政治等级。
——「导言:描绘骑士等级的历史」
奥古斯都还重组了参加游行的六个骑士方阵。在帝国时代,这些方阵对骑士等级成员的组织和界定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每个方阵由一名被称为六人阵官(sevir)的元老血统的军官统率,这个头衔在奥古斯都时期之前的这一语境中是找不到的。方阵的数量可能是为了让人回想起百人队大会上最古老的六个投票部落,它们被称为“投票六队”(sex suffragia)。骑士也会在其他仪式性场合上列方阵游行,比如国葬或节日。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六人阵官是奥古斯都的养子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通常称盖乌斯·恺撒),他在公元前5年受命担任此职。同一年,他穿上了成人托袈(toga virilis),进入了元老院,还获得了青年元首(princeps iuventutis)的头衔。铭文证据中提到了奥古斯都时期其他三位来自元老家族的六人阵官。不过,直到公元1世纪后期,这个职务才常以“罗马骑士六人阵官”(sevir equitum Romanorum)的标准化头衔作为碑铭中元老履历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虽然骑士游行仪式很可能只针对骑士等级的“青壮者”(iuniores, 17—35岁),但如果愿意,“年长者”(seniores, 35岁及以上)也可能参加。不过,真正参加者仅限于身在罗马的骑士,因此狄俄尼修斯心照不宣地表示,人数每年都有变化。铭文提供的决定性证据表明,所有的骑士等级成员都会被安排到六个方阵之一,无论他们来自罗马、意大利或行省,而且他们记住自己被分配的方阵。35岁及以上的年长者会保留他们的骑士身份,即便他们不再参加游行。这意味着严格说来,每个方阵由数以千计的骑士组成,可以在必要时扩大,以容纳等级的新成员。这符合卡西乌斯·狄奥笔下马伊克纳斯给屋大维的建议:他告诉元首,应该按自己所想登记骑士,不必担心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