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第一章 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演变】

除文学创作之外,纳博科夫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击剑、棋类、拳击等,然而上述爱好均远不及纳博科夫对捕蝶的痴迷。纳博科夫是一位捕蝶专家,他一生致力于蝶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并且曾多次发表颇具学术价值的论文。

关注

传记作家博伊德曾经这样评论年轻的纳博科夫,如果没有战争和政局的变化,纳博科夫仍然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甜蜜的爱情,创作浪漫的诗歌,对周遭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完全沉醉于诗歌创作。青少年时代的纳博科夫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无忧无虑。在纳博科夫看来,生活就像俄罗斯诗歌一样宁静而美好。绵绵的亲情,海量的藏书,渊博的知识,朦胧的爱情以及俄罗斯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这一切都在促使纳博科夫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评论见诸笔端。在当时的创作中,纳博科夫的创作风格是轻松的、愉悦的,他运用清新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情感,宛如田园诗一般恬静。青少年时期舒适安逸而又浪漫的生活不仅为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提供抒情的原动力,同时也为纳博科夫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色奠定了基础。显然,家庭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的文化环境共同在纳博科夫心中深深地打上贵族式文化的烙印,同时俄罗斯美学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成为促进纳博科夫创作风格形成的美学力量。
纳博科夫浪漫而自由的创作风格并没有持续太久,生活境遇的改变不仅使他遭受身心的双重打击,而且使他的创作风格发生根本性转变。1919年,俄国政局的变化迫使纳博科夫一家逃离俄国,开始流亡生活,生活境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纳博科夫生平第一次失去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上流社会的社会地位,第一次体会到颠沛流离生活的滋味,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往昔的美好生活和俄国的庄园与财产只能永远成为美好的回忆,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各种艰辛和无奈。为了生计,纳博科夫一家只能无奈地放弃所有爱好,努力在战争和种族排斥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竭力将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转换为谋生的手段,以便艰难度日。尽管生活中的巨大改变使纳博科夫在现实生活中艰难生存,但是他的内心仍然充满对美好往昔的回忆。在流亡生活的初期,纳博科夫仍然没有完全脱离俄罗斯文化氛围,他与大批俄国侨民居住在一起,日常运用的语言仍然是俄语,他的写作也基本以俄语完成,以方便广大侨民阅读。此时的纳博科夫依然非常眷恋自己的故土,对俄罗斯文化依然非常痴迷,时常在作品中向故国表达由衷的敬意。纳博科夫对俄语十分珍视,甚至将俄语视为从故国保留下来的唯一珍贵的财产。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