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第一章 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演变】

除文学创作之外,纳博科夫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击剑、棋类、拳击等,然而上述爱好均远不及纳博科夫对捕蝶的痴迷。纳博科夫是一位捕蝶专家,他一生致力于蝶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并且曾多次发表颇具学术价值的论文。

关注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索菲亚”学说对白银时代的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它引领白银时代的诗人追求“彼岸世界”。象征派的思想点燃白银时代诗人的内心灵感,勃洛克、别雷等白银时代的诗人纷纷追随象征派的思想。在象征派思想的指引下,象征派诗人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在这个艺术世界里,现实世界犹如一座监狱,将人们的肉体和心灵层层束缚于其中。现实生活无法解救人们,只有艺术能够解开人们心灵的束缚,引领人们通往永恒自由,与人神合一的“索菲亚”相会。艺术不仅可以通灵,而且可以摆脱时间的束缚,使象征派作家通过“象征”将永恒与其时空的体现方式相融合,指向已经逝去的过去和仍待开启的未来,通向“索菲亚”的永恒世界。因此,“索菲亚”学说主张现代艺术家应该努力将自己的作品升华为开启现实世界中人们心灵的监狱之门的钥匙,帮助人们走向通往永恒之路的大门。
象征派理念不仅对纳博科夫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与他的唯美理念十分契合。受到象征派观点的影响,纳博科夫认为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是二元对立的,极力排斥俄国现实主义,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象征派与俄罗斯新古典风情构建的亦幻亦真的神性世界里。纳博科夫吸收象征派的理念,并且在象征派理念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文学理念,在文学创作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意境和氛围,即“超结构的特性”。由于当时俄国文坛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因此象征派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纳博科夫因对象征派理念的推崇自然也被现实主义边缘化。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