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https://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指出,叙述者与人物之间均存在一定距离,这种距离往往体现在叙述视角上。叙述视角在小说叙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小说的叙事结构。视角是叙事中的一个点,叙述者从这个视觉点上观察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小说家在涉及叙述角度时,必然总是讨论个别作品:其中某个人物将讲述这个故事,或这个故事的某一部分,其讲述的可信性、非限制性和议论的自由性是在何种精确程度上,等等。”一般一部小说只有一个固定的叙述视角,但有些小说则采取多个叙述视角。固定的叙述视角在叙事中有一个统一的聚焦,而多个叙述视角则具有不同的视点,使叙事在不同的聚焦中间切换。在小说中,叙事的视角通常体现在叙述人称上,分别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中,叙述者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叙述时以“我”或者“我们”的人称形式出现,无论是作为故事的参与者还是旁观者,这种叙述视角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中,叙述者如同上帝一般具有全知视角,可以完全了解所有人物的心理世界。第一人称是与作者关系最近的叙述人称,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相比,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没有视角上的限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较大的自由度;而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则介于两种人称叙述视角之间,叙述者直接以“你”为人称与人物或者读者进行交流,这种叙述视角兼具作者性和对话性。
热奈特引入聚焦分析视角,与布鲁克斯和沃伦的观点“叙述的焦点”十分契合。根据叙述所提供的信息量,视角可以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零聚焦模式下,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能够知晓小说中所有人物的所有情况,包括他们的行为、情感和思想。内聚焦模式下,叙述者并不是全知全能的,而是从小说中某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叙述者只能叙述自己在小说中所经历的事件,其余没有经历的事件需由小说中其他人物来将信息传递给叙述者。叙述者与聚焦人物的信息量一样多,而且叙述者无法了解其他人的想法,读者从叙述者那里得到的信息往往是经过叙述者过滤的。外聚焦模式下,叙述者了解的信息较少,甚至少于读者,叙述者无法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只是单纯地如镜头般记录人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