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1679年(延宝七年)起介绍吉原的书籍《吉原细见》开始不定期出版,相当于今天的导游手册,是江户时代的畅销书,持续出版了150年之久。据1791年(宽政三年)出版的《吉原细见》记载,当时的游女接近三千人之多,俨然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等级社会。其中最高级别的游女被称为“花魁”,也称太夫,不仅容貌姣好,还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可谓才色兼备的明星,主要服务对象是贵族和高级武士。太夫与其次级别的格子、局女郎统称为“上位三等”,她们擅长乐曲、茶道、花道、诗歌、书法及舞蹈等传统技艺,是浮世绘美人画的主要原型,最早在1658年(万治元年)作为刻本插图出现。
吉原的大部分游女来自农村的贫苦家庭,当然,游女并非个个出身贫寒,也有不少是京都公卿贵族门第的公主,或是触犯幕府而遭改易抄家的诸侯千金。吉原还有专门从事收买农家子女作为花魁候补的职业“女衒”,终年奔波于全国各地。10岁左右的女孩进入吉原之后称为“秃”,类似婢女,先从事日常杂务,伺候游女们并耳濡目染,有悟性的孩子将有希望打开走向花魁的道路。15岁左右的少女称为“新造”,正式进入见习阶段后称为“振袖新造”,作为游女的代理安排场面上的事务,17岁之后才结束见习阶段,开始独立接客。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她们还要学习各种乐器演奏、茶艺歌舞、赋诗书画等,以提高自身资质,努力成为最高级的花魁。但游女的从业年龄以27岁为限,如果到此时尚未攒够赎身的钱,大多留在吉原继续从事日常服务性的劳作。有幸成为花魁的游女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