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八千代太夫图
绢本着色
82厘米×33.2厘米
17世纪中期
京都 角屋保存会藏
“花魁道中”是花魁的出行仪式。上图为当年京都岛原花魁出行的真实情景,花车开道,侍从前呼后拥,场面奢华。现已作为民俗景观保留下来。
(摄于1890年,原载于:小西四郎等編『百年前の日本』、小学館、2005。)
井原西鹤在《好色一代男》中对花魁有这样的描述:“客人来了后,先弹琴,又吹笙,继而咏和歌,泡茶,插花,调整时钟,与客人弈棋,帮女孩家梳头,谈古论今,举座为之动容。”在今天的浅草神社,依然保留着名为“粧太夫”的吉原花魁的书法碑,吉原花魁的教养水平从中可见一斑。最早以花魁为题材的通俗小说《露殿物语》刊行于1624年(宽永元年)前后。《八千代太夫图》是宽文美人图中精彩的绢本作品,表现的是17世纪50年代的京都名妓八千代,画面上还录有八千代所作和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花魁的学识教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初会”中被称为“花魁道中”的场面,是接指名的花魁从住处到见面场所的过程。花魁走在中央,有年少的“秃”随身伴行,候补花魁“振袖新造”在前面引路,随行的还有照顾日常生活的年长退役游女和提灯打伞、开路断后的一干人马,浩浩荡荡招摇过市。由于“花魁道中”的场面极为奢华且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使之成为歌舞伎和浮世绘的主要题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