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二章 美人画】

美人画是浮世绘最主要的题材,浮世绘美人画可以分为江户初期与中期之后两大阶段。江户初期以民间风俗为主的美人画注重表现生命活力,中期之后逐渐趋于类型化,表现出某种色情的媚态。浮世绘美人画是典型的唯美世界,是在画师的理想化样式中展开的创造。总体而言,如果略去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发型、服装及动态,人物形象几乎千篇一律,“总是程式化的、非个性的,并非哪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种类型”。这种倾向不仅表现在同一个画师的作品中,而且在同一流派乃至同一时代的画师中都可以找到许多共同之处,追随不断变化的大众趣味和时代风尚导致浮世绘美人画形象的模式化与共通性。日本学者加藤周一指出:“日本女性在一千年以上的绘画史中,三次成为重要主题,三次成为与男性抗衡的主角,即平安时代表现贵族女性的绘卷、德川时代初期以京都为中心描绘平民女性的风俗画,以及江户时代表现艺妓舞女的浮世绘。”

关注

北尾派始祖北尾重政
铃木春信之后,浮世绘界开始进入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许多流派逐渐形成,北尾派始祖北尾重政(1739—1820)就在此时崭露头角。他出身于江户小传马町的书肆之家,本姓北富士,幼名太郎吉,俗称久五郎。在各种绘本、版画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幼形成对绘画的热爱。他没有拜师入门,完全靠自学成为一代画师。北尾重政的版画制作活动自18世纪50年代持续到19世纪20年代(宝历至文政年间),早期作品明显继承了前辈画师的风格。18世纪70年代(明和至安永年间)之后,他的美人画开始追求实体感,逐渐走出前人的模式。刊行于1776年(安永五年)的三册绘本《青楼美人合姿镜》开启了浮世绘的一代新风。《东西南北之美人》系列是他的代表作,东西南北指当时江户的几个色情区,分别是北边的吉原、南边的品川、西边的新宿、东边的深川。这些地方除了妓女之外,还有男娼出没。江户时代盛行出卖男色的少年歌舞伎男演员,俗称“若众”,也称色子、阴间,从事男娼色情交易的茶馆称为“阴间茶屋”。《东西南北之美人 西方美人》描绘的就是新宿堺町一带的阴间茶屋里两位男扮女装的若众。

1
东西南北之美人 东方美人
北尾重政
大版锦绘
36.8厘米×26.2厘米
18世纪后期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2
东西南北之美人 西方美人
北尾重政
大版锦绘
38厘米×25.3厘米
约1777年
私人藏

青楼名君自笔集 濑川 松人
北尾政演
画帖一册
各48.8厘米×36.4厘米
1784年
千叶市美术馆藏

《艺妓与持三味线箱的女子》是北尾重政个人画风的生动写照,当时流行的“灯笼发”在作品中得到了逼真的表现,温厚的存在感成为他的美人画有别于其他画师的鲜明特征。北尾重政虽然没有留下太多的单幅锦绘,但刊行了大量绘本,由于当时的绘本多是成本低廉的单色“墨拓本”,通过租书屋的流通,他的画风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北尾重政还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精通书法和俳句,俳名“花蓝”,这也对其弟子产生广泛影响,众多门生也皆具有较高的文学素质。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