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鸟居清长自1782—1784年间刊行的描绘游女的系列《当世游里美人合》和描绘江户南部品川地区风俗的系列《美南见十二候》,以开阔的视野表现了当时盛况空前的游里四季风俗;此外,《风俗东之锦》系列以写实手法生动描绘市井日常生活场景。这三大系列被日本学界统称为“三大拓物”,是充分体现鸟居清长个人风格的代表作。
《当世游里美人合》系列主要表现吉原以外的其他色情街区的场景,也就是以非公认的私娼为主角的美人画。虽然幕府政权在建立吉原之后严令取缔私娼,但始终禁而不绝,18世纪后期是私娼的最盛期,江户地区约有70余处色情街区,几乎盖过了吉原的风头。《当世游里美人合》描绘了新吉原、橘町、叉江、土手花、品川、多津美等游里的女性风俗,现存21幅。其中《叉江》表现的是纳凉之夜食客、艺妓等欢聚餐饮的场景。“叉江”意即中洲,是夹在河与河之间的岛屿状土地,是江户隅田川下游的一片新开地,当时集中了各种饮食店和茶屋,是平民休闲娱乐的聚集区。画面描绘了客人、妓女、侍女等11人,表现了大厅酒宴的热闹景象。
鸟居清长画业盛期的《美南见十二候》是他唯一的二联画系列,“美南见”指的是江户南部的品川一带,由于这里是通往关西的交通要道东海道线的起点,地利之便加上比吉原价廉的优势,形成了游乐集中街区;“十二候”即十二个月的景致,宽阔的视野很好地表现了当时盛况空前的游里四季风俗。其中的《七月 夜送》一幅不仅是该系列的名品,也被视为鸟居清长最经典的代表作,从画面右上方写着“神”字的纸灯笼可以看出这是神社的祭礼活动。画面上的7个人物动作自然,服装朴素淡雅,与环境融为一体。左幅描绘了送别年轻游客的两个青楼女子与手中执提灯的侍女。画面的整个背景涂上墨色,表现夜晚的景象,微光中可见右边与左边擦肩而过的组合相互回头用视线顾盼。苗条高挑的美人充满整个画面,是鸟居清长理想的女性美的表现。
1
当世游里美人合 叉江
鸟居清长
大版锦绘
53厘米×39.7厘米
18世纪后期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2
美南见十二候 八月 赏月之宴
鸟居清长
大版锦绘
约1784年
波士顿美术馆藏
1
当世游里美人合 橘町
鸟居清长
大版锦绘
39.7厘米×26.3厘米
18世纪后期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2
风俗东之锦 武家姬臣之外出
鸟居清长
大版锦绘
38.8厘米×26.1厘米
约1783年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