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菊川英山虽然寿达八十高龄,但他的浮世绘作画期却很短,主要作品集中出现在19世纪初期的10余年间。菊川英山出生于江户市谷的制花业之家,父亲菊川英二曾研习过传统的狩野派绘画,他自幼随父习画,后来还拜四条派画师铃木南岭为师。菊川英山的浮世绘画业从继承喜多川歌麿的风格开始起步,从人物形象到题材的选择,从背景描绘到光影描绘,都受到前辈的巨大影响。但是,他没有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细微表情作为表现的主要内容,也不追求质感的真实性,而是努力塑造偶像般的稳健品格,人物脸部呈长鹅蛋形,鼻梁也被相应拉长且挺拔,眉毛细长而弯曲,又可见鸟文斋荣之的遗风,典雅的造型受到大众欢迎。尤其在全身人物立像中首创了“S”形的动态,即头部倾斜、腹部略微突出的娇媚姿势,这是江户末期浮世绘特有的“猫背猪首”造型的起点。
美人春之风
溪斋英泉
大版锦绘
19世纪前期
私人藏
溪斋英泉的经历与个性都极具特点。他出生于江户星冈的武士之家,本姓松本,后改姓池田,俗称善次郎,年幼时曾学习过狩野派绘画。溪斋英泉6岁丧母,20岁丧父,一时离家出走流浪,还跟随狂言作者学习过一段时间,青少年时代跌宕坎坷。后来被菊川英山的父亲收留,25岁前后开始从事浮世绘的制作。溪斋英泉的早期作品虽然可见菊川英山的影响,但在人物形象上逐渐显露出妖艳的风格。轻佻的睫毛、深朱的口红以及微张的嘴唇,无不漂浮着妩媚的脂粉气。19世纪20年代(文政年间)之后他进一步确立个人风格,人物脸部略大,微睁的两眼距离也大于正常比例,进一步完善了“猫背猪首”的造型风格,折射出颓废的世态心理。他画的一系列花魁图服饰雍容华贵,人物动态娇柔扭曲,呼应了江户晚期的审美风尚,成为时代的典型样式。凡·高曾用油画临摹过5幅浮世绘,其中一幅就是溪斋英泉的《花魁》。
花魁
溪斋英泉
柱绘
71.8厘米×24.8厘米
1842年
东京富士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