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葛饰北斋虽然在画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但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晚年甚至到了贫困的地步。据《葛饰北斋传》记载,他不仅居无定所,而且家中除了三两个陶罐茶碗之外,连日常生活所需的锅碗瓢盆都不具备,一日三餐或靠邻居关照或依赖外卖。尽管他的作画酬金不低,但由于不善理财,加之儿孙的铺张,往往入不敷出。葛饰北斋终生对画业追求不息,他在《富岳百景》自跋中的一段话大意如下:“我自6岁开始即有描画物像形状之癖,半百之际虽不断发表许多画作,但自觉70岁前仍笔力不足。73岁方对禽兽鱼虫之骨骼及草木生态有所感悟。若继续努力,86岁时将有大长进,90岁时方能领悟绘画之真谛,百岁之际也许能达到神妙之境界,百十岁上的每幅画均当活灵活现吧!但愿掌管长寿之神相信我绝无戏言。”在1836年(天保七年)出版的《诸职绘本新鄙形》卷末附文中,葛饰北斋写道:“所幸我从未被自古以来所形成的规矩束缚,在绘画上总是对去年的作品感到后悔,对昨天的作品感到羞愧,不断在寻找自己的路。现虽年近八旬,笔力仍不亚于壮年。但愿能有百年寿,努力之下成就我所追求之画风。”“画狂人”的境界跃然纸上。
葛饰北斋于嘉永二年(1849)四月十八日晨于江户浅草圣天町寺院的住所去世,享年90岁,这个年龄超过了当时日本人均寿命的一倍。据《葛饰北斋传》记载,他在临终前依然不情愿地感叹:“天若再予我十年寿命。”少顷,又改口道:“天若再保五年寿命,我必成真画工。”此前一年的1848年(嘉永元年),他在绘画范本《画本彩色通》的序文中还写道:“自90岁始变画风,百岁之后再改绘画之道。”葛饰北斋对画业的执意追求,物我两忘、永无止境的精神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