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浮世绘的本质精神在于体现了一个“粹”字,它是一个富有深刻精神内涵的概念。日文假名“いき”,日语汉字“粋”,还可解释为“意气”,因日语“粹”的发音和“意气”相同。既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又有华丽、幽默的含义,具有内涵深刻且宽泛的市民文化概念。日本人文学者九鬼周造在《“生”的构造》一书中指出,“粹”有三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媚态”,这里特指与女性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品位,是“粹”的基础构造;其二是“意气”,是江户仔的基本精神面貌;其三是“超脱”,日语称为“谛”,基于对命运的认知而生发出的洒脱。因此,“粹”与具有日本文化特征的理想主义道德观互为因果,无视权威,成为影响深远的精神存在,从整体上支配着江户市民个人品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