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终章 浮世绘的艺术性】

由于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不少人习惯地认为日本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派生样式或次文化,日本并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文化或艺术独特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日本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体现在既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又维系传统文化的根本。日本历来就是一个善于“拿来”的民族,也以此造就了今天的日本文化。在日本历史上相继出现过的“绳魂弥才”“和魂汉才”“和魂洋才”等口号就集中体现了日本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待外来文化的一贯态度。正是由于浮世绘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理念,才使其不仅在世界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还影响了西方现代美术的进程。浮世绘在今天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依然是日本美术承上启下的一个里程碑。通过对浮世绘艺术性的解读,可以使我们对日本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注

“日本文化形态是由植物的美学支撑的。”由于地理与气候的原因,日本人自古就形成了崇尚自然的世界观,并由此孕育了崇尚自然的造型与色彩的美术样式,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的理性精神。由自然演化而来的造型观具有流动的、模仿植物曲线的有机形态。
有学者将日本文化表述为“稻作文化”或“象征文化”,比较准确地道出了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画家东山魁夷指出:“特别是对身处丰富的自然环境之中、经常满怀深情地观察四季变化状况的人们来说,对自然产生亲切感是理所当然的。”东山魁夷回答了日本民族对大自然的亲近感的社会历史缘由,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则从人文心理的角度做了具体表述:“广袤的大自然是神圣的灵域⋯⋯高山、瀑布、泉水、岩石,连老树都是神灵的化身。”日本人以“自然感悟”或“自然思维”在大自然中孕育了自己的精神和艺术。日本神道教的基本理念是“泛灵论”,即在与大自然长期亲和相处的过程中,将每一自然物都视为“有灵之物”。感悟自然不仅成为日本人精神内省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通过分析研究人类史前艺术现象,提出了著名的“原始思维”理论。他发现人类在幼年阶段不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而是通过对形象的“直观把握”或“整体直觉把握”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根据这一理论,原始初民具有一种与现代人类完全不同的“原始思维”方式。因此,在他们对各种事物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解中,表现出一种“互渗”的特征,也就是将所有事物都视为同一性质且都同样富有灵性和生命。在他们看来,人类与自然万物是平等并融为一体的,因此人类能接受来自树木山川等自然界的信息,树木山川也同样会对人类的意念有所感应。
日本美学家户井田道三把日本人心中的原始残存称为“原始心性”,并指出在日本人的思想观念里,还残留着浓厚的未开化人的意识。正如绳纹文化在现代日本人的潜意识深处的残存那样,日本民族的“自然感悟”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原始思维”的残留。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