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附录三:浮世绘的颜料和纸张

以锦绘为中心来考察浮世绘的颜料,主要有早期的红等植物性颜料和朱等矿物质颜料,以及江户时代后期海外输入的维尔林蓝、洋红等化学颜料。早期的植物性颜料因年代久远,大多褪色严重,许多颜料的原材料已难以准确判断。
地墨 将墨在水里浸泡松软之后,用研磨棒捣碎,再用棉布过滤。也有在砚台中研磨的用法。
艳墨 上等的墨制作的墨汁,过滤后添加胶水或糨糊,主要用于拓印人物的头发,因干后产生光泽也称“漆绘”。
红 用红花的花瓣榨出的液体,因需要酸性液体溶解,还要添加梅子皮。
洋红 江户后期从海外输入的矿物质颜料,具有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的特点。
蓝 蓼科草的叶与茎制成的颜料。浮世绘中也有采用从靛染的旧棉布中煮出蓝色作颜料的做法。
蓝纸 露草的花汁制成的颜料,先染在纸张上,使用时将纸放入水中使颜料渗出,因此被称为蓝纸,容易褪色。
维尔林蓝 江户时代后期从荷兰输入的无机颜料,特征是色彩鲜艳。
朱 水银加热后产生的氧化水银,也称银朱。
紫 由露草的蓝色与朱混合而成。
柿色 雌黄的黄色与红混合,或以红壳与墨混合制成。
草色 露草蓝与雌黄混合,或以棠梨的黄与蓝混合制成,因容易损坏雕版而较少使用。
丁字色 由雌黄与朱混合而成。
橙黄色 由棠梨与红壳或红混合制成。
红壳 分为绿矾加热后制成的矾红与铁粉加热后制成的铁丹(氧化二铁)两种。
郁金 从郁金的根部榨取的鲜浓黄色颜料。
雌黄 硫黄与砒酸混合的矿物质颜料。因有光泽且价格便宜而被广泛使用,也称石黄。
藤黄 采自缅甸、泰国等地的常绿乔木的黄色颜料,易与雌黄混合使用,也称草藤黄。
黄檗 采自落叶乔木树皮的黄色颜料,与红混合使用。
丹 铅与硫黄、硝石混合而成的铅丹。日久易氧化成黑色。棠梨 由落叶乔木棠梨的树皮制成的褐色与黄色颜料。
胡粉 白色颜料,多以牡蛎壳研磨的粉末制成,日久易发黑。

关注

此外,还有以云母粉代替容易变色的银粉,价格昂贵的金银粉在天保改革之后被禁止。颜料的价格当属蓝最贵,从露草中提取蓝色虽然相对便宜,但容易褪色。1829年(文政十二年)从海外进口了化学染料维尔林蓝,葛饰北斋在系列版画《富岳三十六景》中首次试用成功,此后开始流行以蓝色为主调的“蓝拓绘”。
明治时代之后,逐渐开始推广使用廉价的化学染料,主要有盐基性的木拉克(紫色)、若丹明(桃色)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取代高价的植物性染料红色的酸性洋红被广泛使用,成为明治浮世绘的象征性色彩,也被称为“明治红”。传统的植物性颜料具有色调细腻、耐湿气等优点,缺点是较易褪色;矿物质颜料和化学性染料的优点在于色彩鲜艳、稳定,历经百余年至今仍焕然一新。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