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传【德】彼得-安德列·阿尔特
弗兰茨·卡夫卡的现实是一个广阔的想象力的空间。“我头脑中的一个广阔无垠的天地”,1913年6月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这句话。卡夫卡的现实生活少有例外地发生在波希米亚省城布拉格一带地区,而虚幻帝国的经验却是无限的和无边无际的。赋予他的文学创作以灵感的,只有一小部分来自这一外部现实的各个地区。他的幻想世界奇怪地似乎没有受到风云变幻的近代历史的触动。20世纪初决定欧洲命运的各个重大事件对卡夫卡的生活看来没起什么作用——他的书信和日记均未对它们给予较大的重视。
——〔前言〕
〔尤丽叶·卡夫卡,卡夫卡的母亲,19世纪80年代初〕
尤丽叶·勒维,跟她后来的丈夫不一样,她在高雅的中产阶层的环境中长大。她家在波代布拉迪的家宅是一所两层的房屋,但还是相当宽敞,完全满足了一位中产阶层商人的需要。雅各布·勒维似乎像他的岳父那样是一个虔诚的人,按一定仪式进行的宗教活动对他来说意味着一种坚定的生活意义。跟赫尔曼·卡夫卡相反,尤丽叶因其父亲而拥有一种牢不可破地在家庭传统中确定下来的信仰本体。给六个孩子上课的是家庭教师,因为在1871年以前波代布拉迪没有德语学校。大概在1876年,在三个岁数较大的儿子离开家庭之后,雅各布·勒维变卖了他的商店并带着当时21岁的尤丽叶和她的两个兄弟迁往布拉格。他在那里过上了退休生活,虽然他才53岁。从此以后,阅读犹太教法典便成为这个虔诚的人的井然有序的日常生活。直到1910年他才去世,终年86岁。对于尤丽叶·勒维来说,迁居布拉格起先并没在生活中引起深刻的变化。依照19世纪末在犹太人氛围中还强烈倡导的对角色理解的传统,她在等待适当的缔结婚姻的时刻中度过自己的时光。又等了六年,她才离开父亲的家宅,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尤丽叶·勒维在其父亲影响下了解到的情感世界不无紧张关系:基本的宗教态度在总是非常强烈的爱慕中折射出忧郁和遁世。这里与卡夫卡的情况颇为相似地显现出一种内心紧张和自我封闭的因素。勒维家族的虔诚就这样和情绪矛盾的特性结合在一起。蒙昧主义亲和性,宗教狂热,顽固不化和与世隔绝的独身生活在忧郁的土地上繁荣生长。这个勒维家族的“刺”,1919年卡夫卡这样写道,不如父亲的表面的活力那样直接,“促使我更神秘、更畏缩地走向别的方向”。勒维家族遗产所彰显出的不光彩的方面是生命活力的偶尔“停顿”,活动力量的凝固和在冷漠麻痹中的自我封闭。在坐在沙发上“懒洋洋度过”整个下午的这种爱好中,卡夫卡亲身感受到了这种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