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荷兰】诺伦·格尔茨
虚无主义(nihilism),就像“时间”(根据奥古斯丁)或“色情作品”(根据美国最高法院)那样,是这样一种概念:我们全都非常确定自己知道它们的意思,除非有人要我们给它们下定义。Nihil意味着“虚无”(nothing),-ism意味着“意识形态”(ideology)。但当我们尝试把这两个术语合并时,合并的结果似乎立即拒绝了它自身,因为虚无主义是“关于虚无的意识形态”(ideology of nothing)。这一观念看上去是无意义的,除了意味着某人“相信虚 无”,实在没有更多的作用:相信某物意味着存在某种可 以被相信的东西,但是如果某物只是虚无,那么就不存在 被相信的东西,那么相信虚无就是一种自我反驳的观念。
——「第一章 为什么“一切都无所谓”有所谓?」
在尼采的笔记里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虚无主义”有如下分析和定义:
虚无主义站在门口了:这位所有客人中最阴森可怕的客人来自何方?起点:考虑“社会痛苦”或“生理退化”甚至腐化堕落是虚无主义的原因,这是一种错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极其正直、极富同情心的时代。痛苦,无论是灵魂的、肉体的还是智识的痛苦,本身是不可能带来虚无主义(即对价值、意义和愿望的彻底拒绝)的。这样的痛苦总是允许各种不同的解释。更确切地说,它隐藏在一种特殊的解释中,基督教-道德的解释中,后者正是虚无主义的根源。
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没有目标;“为何之故?”的问题没有答案。
虚无主义代表着一种病态的过渡状态(所谓病态的是一种高度的一般化,指的是完全的无意义):要么是生产性的力量还不足够强大,要么颓废仍在犹豫不决,还没有发现补救的办法。
虚无主义。它是两义的:
A.虚无主义作为提高了的精神权力的象征:作为积极的虚无主义。
B.虚无主义作为精神权力的下降和没落:作为消极的虚无主义。
哲学上的虚无主义者坚信:一切发生事件都是毫无意义的和徒劳的;而且本不该有什么无意义的和徒劳的存在。但是何来这种“本不该有”呢?人们从哪里获得这种“意义”,这种尺度呢?——虚无主义者从根本上认为,对这样一种无望也无益的存在的审视让哲学家感到不满、沮丧和绝望。这样一种洞见有违于我们的发现者的作为哲学家的精细的敏感性。结果就是一种荒唐的评价:为了拥有存在的权利,生存的特征必须使哲学家感到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