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孟子 等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关注

▷公孙丑下

本篇共十四章,重点记录了孟子在齐国期间的言行,以及离开齐国时,其与弟子所进行的讨论。
孟子在本篇重点提出治国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加以解决,就像本篇开篇就提到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其实说的表面上是军事问题,实质上还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问题。人和才是根本,天时地利只是附加的次要条件而已。
孟子能被后世始终尊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从政并非为了高官厚禄,而是为了将自己的“道”推广到天下,使得苍生受益。因此他行事和出仕都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屈从于强权,如称病不朝见国君,不接受馈赠的钱财等,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应当是彼此尊重的,君主应当虚心向贤人学习。
但这样的君臣关系毕竟只是幻想,于是孟子和齐国国君的关系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离开齐国,从根本上来说,孟子认为齐国是当世大国,实施仁政的一切必然条件,齐国其实都具备,只要能信任自己的学说,齐国是可以称王天下的,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勃勃自信扑面而来。但齐王始终不能完全接受孟子的主张,孟子最终黯然离开齐国,这也是他身处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