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下
本篇共十四章,重点记录了孟子在齐国期间的言行,以及离开齐国时,其与弟子所进行的讨论。
孟子在本篇重点提出治国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加以解决,就像本篇开篇就提到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其实说的表面上是军事问题,实质上还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问题。人和才是根本,天时地利只是附加的次要条件而已。
孟子能被后世始终尊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从政并非为了高官厚禄,而是为了将自己的“道”推广到天下,使得苍生受益。因此他行事和出仕都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屈从于强权,如称病不朝见国君,不接受馈赠的钱财等,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应当是彼此尊重的,君主应当虚心向贤人学习。
但这样的君臣关系毕竟只是幻想,于是孟子和齐国国君的关系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离开齐国,从根本上来说,孟子认为齐国是当世大国,实施仁政的一切必然条件,齐国其实都具备,只要能信任自己的学说,齐国是可以称王天下的,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勃勃自信扑面而来。但齐王始终不能完全接受孟子的主张,孟子最终黯然离开齐国,这也是他身处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