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集:赫兹里特随笔》【英】威廉·赫兹里特​

▷译者前言:shimo.im/docs/vVAXMy7nxlt6V03m

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最后一位波旁家族的国王逃离了他的国家。这消息使赫兹里特大为振奋,1830年9月18日他宽慰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五十二岁。赫兹里特活着充满叛逆精神,他去世时也充满叛逆精神。对于一个生时因为支持一个失败了的事业而饱受打击的人来说,他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我这一生过得很幸福。”

——「译者序言」

我说的独居也不是指古代的圣徒或殉教士那样,避世住到人迹罕至之地,让野兽吞食;也不是住进什么山洞里,被人当作隐士;更不是爬到什么柱子或岩石顶上,做出什么狂热的苦行,让世人瞻仰。我说的独居是住在世上,活在人间,但人们似乎不知道有你这个人,你也不希望有人知道;这样你就可以默默地旁观世间风云变幻,而不是成为别人关注或好奇的对象;对世上发生的一切,你思索,你留意,却丝毫不想去参与或干预。这就好像是一个神仙过的日子,世事茫茫,你只需静观、熟思、消极而保持距离;人间苦难,你同情而感动之;凡人的蠢事,你一笑而冷置之。你无须感受其痛苦,分享其幸福;也无须为其情所动,为其人所知,甚或为其人所梦!善独居者独居于心,隐窥世事纷扰而无动于衷,“闻之也而不为其所动”。补之既非其所能,毁之亦非其所愿。他饱览宇宙间的种种却不想让自己也成为别人饱览的对象。无为亦无所为!他读着天上的云彩和星星,眼看时序更替,秋风落叶,春日花香。树丛中画眉鸣啭,令他惊喜不已;坐在炉边,听着寒风呜咽;沉浸书中,或者高谈阔论,以度漫漫寒夜;甚至整天想着可心的事儿,把长长的小时融成短短的分钟。喜欢上某个作家的风格,就认准了,再也不读别人。他喜欢凝视挂在房里的一幅名画的摹本,却从不想自己也画上几笔试试。他从不想操什么心,去变成他目前还不是的什么人,或者去做他目前还做不到的什么事。他甚至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对自己将来能否成为世上什么角色更是不感兴趣。他觉得下面这些诗句中说的对极了——
永远看着自己的人
实际是看着自然最拙劣的作品;
这种目光会使最聪明的人变得可笑,
这智慧在他身上本来就不公平。
他从自身出发去看辽阔的大自然,越过狭隘的抱负去关注普遍的人性。他像空气一般自由,像晚风一般自在。可一当他关心起别人对他的评价,灾难就会产生。人对自己及自己的才能十分满足时,一切都没问题;但当他要在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要让全世界人多想想他而少想他们自己时,就会发现掉进了一个陷阱,到处都布满了荆棘与刺丛、烦恼与失望。关于这我可以说几句。有很多年我什么事都没做,只在那里空想。我所做的一切只是解开自己设想的一些难结,或者设法去理解某些深奥的作家;瞪着两眼望天,或者在满是卵石的海边漫步——
看孩子在海滩上玩耍,
听涛声拍击着海岸。

——《论独居》

关注

要真能住到遥远的地方,作为自我慰藉,我可能会带上博林布罗克《流亡散记》中的一段文章,在这段文章里他以绚烂的笔调描写了一个人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的资源,这是世上任何人无法夺走的:
“我相信,上帝在世上建立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秩序,在所有属于我们的东西中,只有那些最没有价值的部分才在别人意志的控制之下。最好的东西总是最安全的,在人类力量所够不到的地方,既无法施舍也不会被夺走。这就是世界或大自然的伟大而美丽的杰作,这就是人类思考和赞美世界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也正是世界的精华。这些都是我们身上不可分割的部分,只要我们拥有一个就能欣赏另一个。因比,我们尽可义无反顾地循着人生各种事件为我们开辟的道路前进。不管它把我们引向哪里,扔到什么海滩上,我们都不会是个完全的陌生人。我们将感觉同样的春去秋来,日月代序,头上是同样的苍穹,繁星满天。我们在世间各地,处处能赞叹别的星球像地球一样,循着自己的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处处能发现更加光辉灿烂的事物,那就是广袤的宇宙空间中有着自己固定位置的星星,无数的太阳照耀并孕育着绕它们旋转的未知的世界。当我陶醉在这些想法中的时候,当我的灵魂就这样升到天空的时候,我脚踩何地,实在已无关紧要。”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