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三十六计》以《易经》为依据,一共三十六计,引用《易经》二十七处,涉及六十四卦中的二十二卦,根据其中的阴阳变化,推演出一套适用于兵法中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转换变化。」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四套 混战计】

混战计是处于敌我不分、军阀混战态势下使用的计谋。混战计的精髓在于“混”,在实际运用中,示人以“混”而实则“清”,让对手摸不着头脑,乱其心志,然后引诱其按自己的意图行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计名由来
金蝉脱壳的原意是指蝉在蜕变过程中,本体离开了皮壳爬上更高的枝头,而皮壳仍留在原处。这一计策用于军事,则是指与敌对阵时,不要改变原有阵势以迷惑对手,而我方生力军则巧妙地跳出了对方视线,给对方造成极大威胁。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令工匠仿造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完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关注

▷▷宇文宪柏庵为帐
北周建德五年(576),周武帝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委派他的弟弟宇文宪为前锋,把守雀鼠山谷。周武帝亲自率兵围困晋州后,宇文宪相继攻克了洪洞和永安两县,并图谋更大的进取。北齐后主高纬听说晋州被围,也亲自率兵增援解救。当时陈惑王宇文纯屯守在晋州通往太原的交通要道千里径,大将军永昌公宇文椿屯守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把守汾水关,他们都受宇文宪的统一调度。宇文宪暗自告诉宇文椿说:“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你现在安营扎寨,不一定架设幕帐,可砍伐柏树搭成驻军小屋以向敌军显示处所。这样即使撤离后,敌军还会被小屋所惑。”齐后主高纬这时正分调一万官兵向千里径挺进,又命令一部分士兵出击汾水关,自己则亲率大军和宇文椿在鸡栖原对阵。把守汾水关的宇文盛向宇文宪告急求援,宇文宪亲自解救,迅速打败北齐军,宇文盛和柱国将军侯莫陈芮乘胜追击,斩杀和缴获了许多北齐军兵与武器。不久宇文椿又向宇文宪报告说,北齐主大军正向我方营地逼近。宇文宪又率兵相救,此时周武帝诏宇文椿返回。宇文椿于是奉命率部连夜撤离了鸡栖原。当北齐军到达鸡栖原时,果然把柏树搭成的临时小屋当作北周的驻军营帐,而不怀疑北周军已经撤退,也不敢轻意进取,直到第二天才发现中计上当。
疑阵惑敌是古代军事中常用的一种谋略,宇文宪柏庵为帐法即是其中的一例。此计妙就妙在就地取材、伐木为营,不仅减少了军用幕帐的架设与拆除工作,也为紧急撤退时以假代真奠定了基础。由于它不需要拆除,这就保持了营地的形貌,宇文椿又是乘夜回师,取得了金蝉脱壳的效果,安全返回。北齐后主虽亲率大军压境,因为被柏庵迷惑而不敢贸然进犯,等到第二天天明弄清实情,已悔之晚矣。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