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套 败战计】
败战计是处于败军态势时使用的计谋。败战是作战中敌众我寡的一种战略现象,也就是自己处于劣势、被动、很难挽回败局的态势。胜败乃兵家之常,只要不因此丧失斗志,束手就擒,就随时有可能东山再起或有其他意想不到的转机。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计名由来
历史上第一个空城计的战例出现在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后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来讨好,文夫人都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自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去攻打郑国。楚军一路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抗楚军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齐订有盟约,而今郑国有难,齐国必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是想邀功图名,来讨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照叔詹的计策,在城内做了安排。他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店铺照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出一丝慌乱之色,城门大开,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况心里不免怀疑,莫非城中有埋伏,诱我中计?因此不敢妄动。公子元赶到城下也好生奇怪,他率众到城外高地上望了望,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约看到了郑国的旌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探听虚实再说。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国定不能胜,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楚军已经撤走。”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李广虚作疑兵
汉朝时,匈奴军大举入侵雁门、上郡。汉景帝任命“飞将军”李广统军御敌。
一天,中贵人带领几十名骑兵出营,发现三个匈奴人,以为是敌军侦探,便立即跃马追去,三个匈奴人转身放箭,射伤中贵人,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殆尽。
李广闻报,判断说这一定是匈奴射雕的猎户,于是便带领百余骑去追赶,结果杀死二人,活捉一人。李广正准备上马回营,突然发现远处奔来数千匈奴骑兵。匈奴骑兵这时也发现了李广一行。匈奴兵误认为这是汉军派出来的诱兵,就急忙列开阵势准备迎击。李广手下的骑兵见状大惊,皆拍马欲退。李广制止说:“我们远离主力部队,如果惊慌撤退,匈奴肯定会追杀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是留下来,这样匈奴就会以为我们是大军的诱兵而不敢贸然进击。”于是他率领骑兵继续行进,当走到离匈奴阵地约二里的地方时,李广命令骑兵全部下马解鞍,来迷惑敌人。
匈奴军由于摸不透李广的用意,果然不敢轻易出击。一会儿,匈奴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阵地巡视兵士,李广发现后,立即跃马弯弓,带领十多名骑兵冲上去一箭就将骑白马的人射落马下。然后驰回自己的队伍中,又卸下马鞍,叫兵士们把马放了,让马吃草,大家躺在地上休息。一直等到日暮,匈奴人还是辨不清李广的虚实,始终不敢下山。到了半夜,匈奴军担心遭到汉军伏兵袭击,便乘夜撤退而去,李广终于安全返营。
▷▷陆逊智退兵
嘉禾五年(236),孙权北征,派右都督陆逊与中司马诸葛瑾攻打襄阳。陆逊派亲戚韩扁怀揣奏疏上报朝廷,返回途中,在沔中遇到敌人,敌人抓获了韩扁。诸葛瑾听后十分恐慌,写信给陆逊说:“大驾已还,敌人得到韩扁,尽悉我军虚实。而且河水快干了,最好赶快离去。”陆逊未作答复,仍催促人种葑豆(一种蔬菜),与众将领下棋射箭游戏,一如平常。诸葛瑾说:“陆伯言足智多谋,他这样做一定自有考虑。”于是亲自来见陆逊。陆逊说:“敌人知道大驾已还,再不用为此筹谋,便专心对付我们。如今敌人已经守卫了要害之处,兵将已经出动。我们自己应当首先镇定自如以稳住部队。然后再施巧计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敌人表明我们要走,敌人就会以为我们害怕了,必然会来威逼我们,那就是必败之势了。”于是秘密地与诸葛瑾定计,令诸葛瑾坐镇舟船,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敌人素来惧怕陆逊,见陆逊要攻打襄阳,立即退回城中。诸葛瑾便引船而出,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敌人不知究竟,不敢追击,于是陆逊全军安然退出。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计名由来
“反间计”一词出自《孙子·用间》,意思是说巧妙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验,“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里的“人”就是指间谍。《战国策·燕策二》中“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也即其义。《孙子兵法》专门有一篇《用间篇》,指出有五种间谍。利用敌方乡里的普通人做间谍的叫因间,收买敌方官吏做间谍的叫内间,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的叫反间,故意制造和泄露假情况给敌方间谍的叫死间,派人去敌方侦察后再回来报告情况的叫生间。唐代杜牧解释反间计特别清楚:“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
▷▷秦王智灭魏国
秦王对魏公子,即信陵君的威名深为忧虑,就派人带黄金万两到魏国,收买晋鄙的门客,让他在魏王面前诽谤信陵君。晋鄙原是魏国大将,信陵君窃符救赵时用朱亥杀掉晋鄙,从此与晋鄙门客结怨。门客对魏王说:“公子在国外已经十几年了,现在又回来担任魏国大将,各诸侯国都听从他的指挥。如今在诸侯心目中只知尊信陵君,而不知有您魏王,公子自己也想趁机称王,大家慑于公子威望,也都准备拥戴他为王。”与此同时,秦国又多次派使者到魏国见信陵君,假意庆贺与询问他是否已被立为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这些诋毁信陵君的消息,不能不信,就派人取代了信陵君的职务。信陵君知道自己是受诽谤而被废除大将职务的,“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秦王得知信陵君已死,便派大将蒙骜率兵攻魏,攻克二十城。设东郡以后,又不断蚕食魏国,十八年后活捉魏王,攻陷魏都大梁。敌不疑,其间不成。秦王反间魏王成功,正是利用了魏国内部的矛盾,又利用了魏王的轻信而进行挑拨,达到了假借魏王之手除掉信陵君的目的。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
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计名由来
美人计,语出《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建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意思是对于难以用军事打击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意志思想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再行强攻。
春秋时吴越之战,勾践兵败于吴王夫差。夫差罚勾践夫妇在吴王宫里服劳役,借以羞辱他。越王勾践在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骗取了夫差的信任,终于放他回到越国。后来越国终于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拔剑自刎。
勾践灭吴,原因就是勾践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计”。
勾践被放回越国以后,卧薪尝胆,不忘报仇雪恨。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难以取胜,越大夫文种献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才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勾践挑选了两名绝代佳人——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每年进献奇珍异宝。夫差毫不设防,整天与美人饮酒作乐,连大臣伍子胥的劝谏也听不进去。公元前428年,吴国大旱,卧薪尝胆的勾践终于一举消灭了吴国,夫差只能一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