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眼睛:天才与他的时代》
【英】西蒙·沙玛

「献给约翰·布鲁尔、加里·施瓦茨,
及同住“克利俄之家”的所有房客。」

我们应为胆敢谈论绘画而感到汗颜。

—— 保罗·瓦雷里

【第二部 典范】

▷第二章 扬与玛利亚
▷第三章 彼得罗·保罗
▷第四章 安特卫普的阿佩莱斯

关注

到了1583年年末和1584年年初的时候,奥托·凡·维恩回到了出生地莱顿。尽管这座城市现在清一色的都是加尔文派教徒,但他的父母在这之前——大概早在1576年时——就已决定搬回位于圣彼得教堂大街上的那所大房子以度晚年,他们信奉新教的孩子们设法保住了这所房子。不过就像许多别的家庭一样,凡·维恩一家在战火分裂了尼德兰的国土时,也因信仰的不同而分了家,散居各处。信奉加尔文派的西蒙生活在海牙;当雕刻师的兄长海斯贝特(Gijsbert,在奥托画的全家福中,他手上拿着一块素描木板)依旧信奉天主教,且依旧是安特卫普的公民。至于姐妹们,阿加莎(Agatha)和玛利亚(Maria)搬去了北方,嫁了人,定居在哈勒姆,而阿尔德冈达(Aldegonda)则待在信奉天主教的布拉班特。可以想象,他们一家人当时齐聚在莱顿的老家,让奥托画这张全家福,但也完全有可能他是按照各个成员的素描画凑成一幅全家福的。
这幅画最为直接地展现出凡·维恩想象中的双重身份:意大利风格为表,尼德兰风格为里。在这幅画的中央,那个穿着华丽丝质衣服的人就是奥托本人,与穿着朴素的加尔文派兄弟西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奥托全然是一位见识广博的绅士艺术家,一头沙色头发剪得十分整洁,留着紧贴下巴的“马奇塞托胡”(marquisetto);穿着粉红色的时髦紧身上衣;那只精致、优雅的手上托着一块调色板。烫金的皮质帷幔装点着阖家团聚的房子,帷幔上有一只松鼠正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奥托就像这只松鼠一样,正在变成一个敏捷的攀高枝者:圆滑、目光敏锐、贪得无厌。画中将几代人笨拙地挤在一起,为了将全家人都画进去,牺牲了本该有的绘画景深,说明它只可能是在尼德兰完成的。它显然是一幅旅行者回家之后的画作。

图注:奥托·凡·维恩,《与家人一起的艺术家自画像》,1584年。布面油画,176厘米×250厘米。巴黎,卢浮宫美术馆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